新闻
2012台商投资重点转向海西 战略性产业是重点
2012
07/05
10:51

在前不久举行的第四届海峡两岸商会经济论坛上,来自两岸的各界专业人士和行业精英共聚泉州,各抒己见,为两岸经济合作的进一步推进献计献策。国家发改委对外经济研究所所长助理刘旭、中国社会科学院台湾研究所张冠华、台湾中小企业总会人力发展部营运长舒嘉兴等分别在论坛上做了主题演讲。

推荐阅读:(图)投资百亿元太阳能光伏产业园项目在迁西县开工

刘旭:台商转向投资海西

国家发改委对外经济研究所所长助理刘旭认为,未来几年,是两岸经济发展的重要时期,两岸可以发挥各自优势,开创经济合作的新局面。他说:“十二五时期大陆释放出巨大的消费能力,未来扩大内需,将给台商带来更多的发展机会和更好的投资回报。”

他认为,全球经济形势动荡的大环境下,两岸只有加强合作,才能达成共赢局面。他说:“两岸经济合作机制开始确立,包括以ECFA为代表的贸易投资自由化机制,以新兴产业和现代服务业为重点的产业合作机制,和以海西区为前沿的区域合作机制三个机制的确立,标志着海峡两岸经济进入大交流、大合作、大发展的新时期。”

在投资热点上,刘旭认为,台商在大陆投资的两大转变:投资方向和投资区域的转变。投资方向从低附加值产品转向高素质产品。投资区域由沿海地区转向海西区、环渤海以及中西部人口密集的城镇加大投资力度,积极拓展和拉动当地消费市场。

他说,随着两岸贸易持续扩大,两岸产业合作前景广阔,大陆对台投资也有望快速增长。他说:“台湾将技术、知识等方面的优势导入大陆,推动大陆产业结构升级和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大陆发挥则市场优势,为台湾产业发展提供市场空间,促进台湾优势产业的形成。以此形成两岸产业链的合理布局与分工,加快资源整合,提升两岸在世界产业分工格局中的地位。”

张冠华:战略性产业是重点

中国社会科学院台湾研究所张冠华建议,以制鞋行业为例,中小企业要从外销到内销、从代工到自主品牌、从低端到高端、从制造到服务从粗放经营到精细管理转变。“通过这些转变,掌握市场主动权,提高企业盈利能力,增强抗风险能力。”

他分析,在两岸中小企业发展特点上,大陆与台湾拥有两个共同点:中小企业占全体企业比重高,均为两岸就业的主要提供者;产业布局主要集中于服务业。而差异在于:台湾岛内中小企业更多呈现内需型特征,大陆尤其沿海地区中小微企业却是出口的主力。台湾中小企业在经营管理、企业寿命等方面强于大陆中小企业,而大陆中小企业则拥有广阔的市场资源。

在外部环境上,后金融危机时期,两岸同时面临着国际金融危机后全球需求增长趋缓、全球需求结构再平衡的调整深化、全球产业进入新的变革与调整时期等共同问题。除此之外,大陆与台湾中小企业还面临各自经济发展过程中遭遇的个性化问题。例如大陆面临人力成本上涨、生产经营成本剧增、融资难问题等困境;台湾面临原材料成本上涨、市场需求萎缩、产品售价下滑等等。

“新形势下,两岸中小企业合作也迎来了很多机遇。未来,新兴战略性产业将是两岸产业合作的重点领域。”他说,两岸中小企业应将优势互补、双向投资、分工协作、平台建设四个方面作为重点。台湾中小企业创新能力强、管理水平高,而大陆中小企业有市场资源,加强合作有利于共同开拓市场;台湾中小企业主要以配套厂商角色追随大企业投资,大陆中小企业赴台投资,则能够通过利用岛内优质人力、技术资源,提高自身竞争力,推动两岸中小企业形成专业化分工协作。

舒嘉兴:中小企业要创新突破

台湾中小企业总会人力发展部营运长舒嘉兴表示,在全球经济受到危机影响的时候,台湾一样被牵连,也处于困境之中。他认为:“现在的台湾中小企业起码面临着来自六大方面的压力:政策、资金、人才、技术、市场和经营能力。”

目前,台湾中小企业的辅导体系有6个:经营管理、互助合作、创业育成、品牌提升、咨询管理、财务融通。而每一项体系的策略目标都是十分明确的。这些做法是为了营造中小企业创业、创新、发展的环境,促进就业增加与地方经济活络效益。

他认为,辅导体系未来发展应以中小企业发展需求为出发点,配合政府组织调整与业务分工,参考主要国家发展路径,充分响应社会变迁趋势。现阶段,台湾中小企业发展的急切需求在于财务融通、市场营销、技术扎根、经营管理与劳工就业,这些仍然是中小企业现在与未来辅导的主要需求类型。

2012年后,辅导体系将原有辅导业务整合为包括生产与服务作业管理、经营能力提升、市场营销服务及创新加值在内的四项体系,并且新增人才培训与因应重大冲击两个体系。

免责声明:本文为工业园网用户自行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用户观点,我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不良信息举报:service@cnrepark.com]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