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徐州经开区产业“前景阔” 项目“后浪涌”
2021
01/13
15:54
前不久,天通高新集团泛半导体产业基地项目签约落地徐州经济技术开发区。这一投资60亿元的新锐项目,依托当地光伏光电产业、半导体产业的基础,将构筑起独具特色的泛半导体产业集群。 频出“大手笔”,奋发新作为。2020年下半年以来,徐州经开区全力克服新冠肺炎疫情和宏观环境变化带来的“逆势”影响,在徐州经济建设的“主战场”尽锐打头阵,实现强突围。借势徐州投洽会,6个重大项目揽下193亿元投资;全区27个重大产业项目集中开工,四大战略性新兴产业项目占据23个。 “新”字当头,干在实处。徐州经开区党工委书记李淑侠说,牢固坚持工业立区、产业强区,扛起“争当表率、争做示范、走在前列”使命担当,更大力度、更高水平、更加安全地打造高质量发展样板、现代化美丽新区。2020年前11个月,全区主要经济指标逐步转“正”上扬,实现规上工业总产值、增加值分别增长15.9%、10.9%。 瞄准徐州发展产业的风向标,徐州经开区精准发力四大战略性新兴产业以及5G、人工智能、跨境电商等新兴领域,进一步构建招商生态链。深耕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京津冀等重点地区,在更大格局中形成招商引资新热潮。 “在深圳搞研发,到徐州来生产,我们把公司在全国最大规模的5G智能终端生产基地放到这里。”银科智能科技有限公司负责人蒋佰伍对落户徐州经开区信心满满,预计2021年试产后,银科智能将年产500万套智能门锁和500万台5G智能手机。 如今,一条从招商到签约、从建设到生产的“发展链”,在徐州经开区越拉越紧,形成由南向北、由轻到重依次发展生物医药与大健康、半导体、新能源新材料、高端装备智能制造的新格局,为产业集聚发展、产城深度融合打下坚实基础。 新项目不断涌来的同时,已落地项目建设也捷报频传。去年10月16日,省重大产业项目——“徐州鑫晶半导体科技有限公司半导体大硅片项目”一期工程实现量产,填补了江苏大尺寸硅片生产的空白,让徐州成为全国最大的12英寸高端半导体材料生产基地之一。当天,徐州市委、市政府向该公司发来贺信。 重大产业项目——开沃新能源乘用车零部件项目一期工程近期试产,为徐州拉出全新的汽车产业链再添新军。记者在开沃焊装车间看到,42台焊接机器人“总动员”,实现自动焊接和自动输送。目前,企业已形成冲压、焊装、涂装、研发试制四大车间及电池PACK工厂,预计年产15万套高端汽车零部件。 使足劲、拉满弓,干部职工提振精气神,积极破解企业存在的技术、投资、市场等问题,各条战线“多点开花”。芯思杰光芯片、徐工液压件、卡特路面机械保税加工等一批项目顺利竣工或开工。 “我们24小时加班加点,把疫情影响的工期加快赶回来。”在东湖医学产业园项目现场,生产负责人郑虎告诉记者,其核心区——东湖医学创新港的部分楼栋已完成主体工程,未来,园区计划汇聚超过百家生物医药企业,年产值突破200亿元。 聚焦产业链,发展新业态。2020年11月6日,淮海经济区产业基金园开园,为私募基金等机构提供一站式综合金融服务。淮海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晋升省级,为企业输送各类人才近4万人,实现产值超20亿元。在综合保税区启用的全国首家半导体设备展示检测及维修中心,填补了行业空白,负责运营的江苏佳利达公司副总经理王晓红说,“政产学研协同发展,将构建中国半导体设备国产化孵化生态圈。” 传统优势产业同样以创新制胜。徐工集团建起智能工厂,在关键产品、关键技术上持续突破,其自主研发的2000吨级全球最大全地面起重机、4000吨级履带起重机等系列新产品,打破了国外垄断。以徐工为代表,2020年前11个月,徐州经开区高端装备制造产业完成产值1106.8亿元,增长27.8%。 扛起创新大旗,绿色发展的新理念更深入人心。徐州经开区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副局长张厚玉说,三年内,他们将陆续完成青龙山等14个废弃露采矿山生态修复项目,并优化生产、生活、生态等功能空间格局,让徐州经开区逐步从工业园区向产城融合的综合性城区转变。
免责声明:本文为工业园网用户自行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用户观点,我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不良信息举报:service@cnrepar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