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惠州加快培育新一代电子信息产业集群
2021
03/12
10:48

华星光电生产的8K显示屏。

华星光电的无尘车间。

↓惠州电子信息产业规模稳居全省第三。图为伯恩光学工厂。

2020年,惠州市先进制造业、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占规上工业比重分别达到64.2%、43.8%。培育和发展战略性产业集群,正成为推动惠州市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引擎。

近期,惠州市工信局印发了《惠州市贯彻落实〈广东省发展新一代电子信息战略性支柱产业集群行动计划(2021—2025年)〉工作措施》(下称《措施》),加快培育新一代电子信息产业集群,积极推进万亿级电子信息产业集群建设。

“坚持系统观念,着力固根基、扬优势、补短板、强弱项。”《措施》指出,以建设“全国5G泛智能终端和零配件制造基地”为目标定位,将惠州建设成为国家重要的新一代电子信息产业集聚区。

撰文:南方日报记者 马发洲

摄影:南方日报记者 王昌辉

力争五年内产值规模超6500亿元

新一代电子信息产业是广东省支柱产业中最具活力、最具创新的行业之一,具有资本技术及知识高度密集、产业附加值高、辐射带动性强等特点,在广东省工业体系中占有重要地位,也是世界各国抢占的战略制高点。

行业人士表示,经过多年的培育发展,广东省新一代电子信息产业已形成较为完整的产业发展体系,技术创新能力大幅提升,龙头企业实力显著增强,生态体系进一步完善,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撑引领作用全面凸显,成为我国重要的新一代电子信息产业基地之一。

去年以来,围绕加快发展新一代电子信息产业、绿色石化产业、超高清视频显示产业等十大战略性支柱产业集群和半导体与集成电路产业、高端装备制造产业等十大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省工信厅联合相关部门陆续出台了一系列培育发展“双十”产业集群的行动计划。

作为全国重要电子信息产业基地之一,惠州电子信息产业规模稳居全省第三,拥有TCL、德赛、比亚迪、华阳、联想、龙旗、伯恩等一大批龙头企业。2019年,全市新一代电子信息产业营业收入2789亿元,规上电子信息企业513家,电子工业增加值605亿元。特别是在智能终端、超髙清视频、智能汽车电子等领域具有良好的产业基础。

然而,惠州市规模以上电子信息产业总产值却一直保持在3000亿元左右,产值规模一直没有突破,占比不升反降。《措施》指出,核心部件研发能力不足、产业链主要处于价值链中低端、产业结构相对单一、软件服务业发展较为滞后、龙头企业与本地中小企业合作联系较少等问题较为突出,制约了全市新一代电子信息产业的发展。

近年来,惠州市积极推进万亿级电子信息产业集群建设。今年的惠州市政府工作报告也提出,“推动电子信息产业形成局部领先优势”,“到2025年,电子信息产业稳居全省前三,产值达6500亿元”。

惠州市工信局相关负责人在接受采访时表示,此次《措施》出台,既是贯彻落实省工信厅文件精神的具体举措,也是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围绕增强产业链供应链自主可控能力,着力构建更具核心竞争力的“2+1”现代产业体系的“施工图”。

《措施》指出,到2025年,以建设“全国5G泛智能终端和零配件制造基地”为目标定位,将惠州建设成为国家重要的新一代电子信息产业集聚区,产值规模超过6500亿元。

培育一批具有核心竞争力的领军企业

11家企业上榜全省电子信息制造业100强、4K电视机产量占全国1/3……在诸多光环下,惠州电子信息产业又将如何固根基、扬优势、补短板、强弱项?

根据《措施》,惠州将进一步巩固泛智能终端、超髙清视频、汽车电子等优势产业基础,做强做优印刷线路板等核心基础电子产业。

同时,重点发展与5G紧密关联的新一代通信设备、新型网络、手机及新型智能终端和新一代信息技术创新应用产业,加强产业协同发展提升对电子制造业支撑服务能力,培育一批具备核心竞争力和品牌影响力的行业领军企业。为此,惠州提出4项主要内容、共10点任务。

在做大做强智能终端产业链方面,提升泛智能终端智能化水平,依托在智能终端领域的优势,加速5G产业链项目集聚,培育一批百亿级的5G泛智能终端制造企业;加快发展核心配套硬件制造产业,抓住国产化替代和发展数据中心产业的机遇,加快发展5G核心零配件、服务器等产业,支持企业向数据中心及其配套硬件产业转型发展。

在推动5G与大数据融合发展方面,稳步推进新基建建设,加快5G、数据中心、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物联网等新型基础设施建设;

培育信息技术服务业,认定一批市级软件产业园,落实“软件退税”优惠政策,积极导入云计算服务与大数据服务、物联网服务、人工智能等新兴软件信息服务业,推动电子信息产业实现“软硬均衡”发展。

在大力发展高端元器件产业方面,积极发展高端元器件,支持德赛等企业加大传感器方面研发投入,着力突破面向物联网、汽车、消费电子和工业自动化等领域的高端智能传感器产品和技术;做强做优新型PCB,进一步拓展新型PCB在消费电子、通讯设备、汽车电子和计算机等5G泛智能终端的普及应用。同时,提升上游材料配套能力。

在提升产业支撑服务能力方面,打造重点产业集聚区,以千亿级工业园区为依托,积极引进前端摄像设备、新型显示、新一代通信设备、核心基础元器件、高端电子元器件等重点企业和重大项目,打造新一代电子信息产业集聚区;加强产业链融合发展,围绕惠州发展新一代电子信息产业制造需求,结合石化产业基础,重点向电子化学材料方向发展;提升产业链服务能力,搭建重点企业供需线上线下对接平台,建立常态化产业链对接机制,积极为企业开展合作牵线搭桥。

“五个一”工作体系保障措施落地

一分部署,九分落实。惠州市将建立完善加快产业发展的“五个一”工作体系,即分别建立一张产业集群龙头企业表、一张产业集群“隐形冠军”企业表、一份重点建设项目清单、一套产业集群创新体系、一个政策工具包,并进行动态调整。推动政策措施向产业集群倾斜、资源要素向产业集群汇聚、工作力量向产业集群加强,全力打造现代化产业体系。

《措施》要求,相关部门和各县(区)落实好政策措施,在项目招商、土地供应、工程报建、管理服务等方面突破创新,为产业发展创造良好的环境。同时,保障新一代电子信息项目和产业园区的用地、用电、用水、网络、工业废水集中处理设施等要素供应。在项目遴选、建设用地指标、审批程序上对新一代电子信息产业项目给予倾斜。

去年,惠州市出台了《惠州市发展数据中心及5G产业行动计划(2020—2025)》。惠州将加大政策支持力度,制定实施促进数字经济产业加快发展若干措施,加大对数字经济领域的扶持力度。制定鼓励总部企业发展若干措施,积极发展总部经济,强化企业根植性。

人才是第一资源。聚焦新一代电子信息产业创新发展,惠州市将支持高校联合重点企业、重点园区探索建立多层次、急需紧缺人才培养和骨干专业技术人员培训的长效机制。根据需要,人才房配售可专题研究并配建,按企业对所在县(区)地方财政贡献优先给予人才房购房指标和购房价格优惠。同时,强化工业园区和产业集聚区在教育、医疗、交通等基础配套,进一步优化吸引和留住人才软环境。

■相关

惠州推动数字经济

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

近期,惠州市工信局印发了《惠州市贯彻落实广东省发展超高清视频显示战略性支柱产业集群 加快建设超高清视频产业发展试验区行动计划(2021—2025年)工作措施》《惠州市加快发展大数据和软件信息服务业集群行动计划(2021—2025年)工作措施》等文件。

惠州是首批省市共建超高清视频产业基地、广东省4K电视试点示范城市和广东省超高清视频产业园区,聚集了TCL、康冠、洲明、九联科技、伟乐视讯、德赛西威、华阳通用等一批超高清显示终端应用骨干企业。2019年,全市超高清视频显示产业营业收入466亿元。

根据计划,到2025年,惠州将建设成国内领先的超高清视频显示产业基地,终端整机制造、超高清视频显示模组和核心部件生产能力进一步夯实,形成完善的产业体系,产业规模超1000亿元,4K/8K电视产量4000万台,占电视总产量比例超过80%。

去年,惠州在数据中心、5G等新基建领域频频发力,入列省数据中心集聚区“双核九中心”布局。接下来,惠州将从构建产业发展新格局、加快产业主体培育、提升产业技术创新能力、推动重点领域数字化转型、深化行业融合应用、提升安全保障能力等方面发力。

根据计划,到2025年,技术先进、应用丰富、保障有力的大数据和软件信息服务业产业支撑体系基本形成。惠州大数据和软件信息服务业规模突破1000亿元,大数据和软件信息服务业产业链进一步健全,形成产业集聚发展态势。

■观察眼

提升产业链水平

打造竞争新优势

当前,世界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潮涌,传统经济结构既面临严峻挑战又迎来升级机遇,不少经济体都处于转换发展理念、调整失衡结构、重构竞争优势的关键时期。以提升产业链水平为突破口拉动经济发展质量效益和国际竞争力的全面提升,已经是“必选项”。

这也是惠州打造万亿级电子信息产业集群必须迈过去的一道难关。万亿级产业集群,不仅要有规模优势、市场品牌,更要核心竞争力。近年来,惠州的电子信息产业取得了长足发展,然而产业链主要处于价值链中低端、产业结构相对单一,“卡脖子”问题日益凸显。

正视问题才能更好解决问题。今年以来,惠州陆续印发3项加快发展电子信息产业集群的行动计划。梳理这三份文件可见,产业链、创新链、供应链等关键词多次被提及,宣示了惠州高质量发展的决心。

今年的市政府工作报告也指出,“推动电子信息产业形成局部领先优势”,并提出“做大做强超高清视频显示、5G及智能终端、智能网联汽车、新能源电池等主导产业”“形成从上游材料、核心器件到终端制造的核心竞争力”……这些论断背后,是惠州立足实际,灵活应对新挑战,朝着更高质量、更高水平、更高效率迈进。

期待惠州迎难而上、闯关夺隘,吸引全球的生产要素、要素资源、科技力量、资本力量集聚,在“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中重塑优势,促进电子信息产业迈向全球价值链中高端水平。

免责声明:本文为工业园网用户自行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用户观点,我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不良信息举报:service@cnrepar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