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福州高新区政务服务改革“红利释放”:一次不用跑,就把事办好
2021
05/29
10:03

编者按:

福州高新区地处福建省福州市中心城区西南侧,东临乌龙江,西倚旗山,毗邻福州地区大学城,是1991年全国首批国家级高新区之一。2021年,福州高新区迎来了30岁生日。从曾经一片郊野农田到如今高楼林立,无数“高新人”在这片土地上一任接着一任干,奋力拼搏,砥砺前行。

为展现福州高新区在科技创新、产业发展、城区建设、文化旅游、民生服务等方面的变化和发展成果,人民网福建频道联合福州高新区推出【见证·高新】系列报道,记录福州高新区向着宜学宜业宜居宜游的一流大学城和“中国东南(福建)科学城”迈进的铿锵脚步。

今年“五一”来临之际,福州高新区行政(市民)服务中心荣获福州市“五一先锋号”。这份荣誉来自于惠民之举:截至目前,入驻福州高新区行政(市民)服务中心事项共计1421项,做到事项应入尽入,企业、群众不出园区即可办理。其中,“一趟不用跑”事项1299项,占比91.41%;“最多跑一趟事项”1405项,占比达98.87%。

近年来,福州高新区不断自我“加压”,给群众“减负”,一方面推进服务群众的利民之举,另一方面探索提升营商环境的惠企之策,让群众“办事不出区”,企业“安心谋发展”,为打造宜学宜业宜居宜游的幸福之城奠定基础。

解群众所盼,力争“办事不出区”

回到家乡福州高新区,在中科院海西研究院工作的小张获得感满满。“高新区行政服务中心提供的一站式服务,高效地解决了我们燃眉之急。”小张说,相信福州高新区未来“线上”和“线下”进一步融合,不仅在服务人才方面能够做到“全天候”“全方位”,而且能为人民群众提供更加便捷方便的服务。

在福州高新区,既有像小张这样返乡就业的“高新人”,也有不少远道而来的“追梦人”。截至目前,福州高新区拥有院士(专家)工作站29个、博士后工作站10个;建成省级以上工程(技术)中心40个;建成中科院大学创新创业学院福州基地等高端众创空间21个,集聚创业企业(团队)400多个、青年创客3000多人……科技新城的人才“向心力”不断显现。

爱才引才,还当服务人才。据福州高新区行政审批局综合科的工作人员卢圣熙介绍,为了提升人才服务水平,该区在行政(市民)服务中心设立了高层次人才“一站式”服务平台,落实“专人、专线、专窗”负责,实行“一站式受理、一条龙服务”,同时将人才公寓申请、企业注册等14项服务纳入“一站式受理、一次性告知、一条龙服务”。

为方便群众办事,增强群众幸福感、获得感,福州高新区不断给政府部门“做加法”,给群众“做减法”。

福州高新区行政(市民)服务中心全面升级免费代办服务。福州高新区行政审批局供图

去年11月,为满足企业和群众“就近办,便利办”的需求,福州高新区正式启动“全城通办”新模式。首批护士执业注册、医师多机构执业备案、母婴保健技术服务人员资质许可、企业年金方案备案、集体合同审查等21项审批服务事项,可“足不出区”办理。

今年3月,在第一批“全城通办”事项的基础上,新增了第二批“全城通办”服务事项,现已达80项,涉及卫健、司法、交通等领域。同时,为最大限度减少群众和企业前往窗口的次数,打通政务服务“最后一公里”,所有“全城通办”事项申请材料流转、办理结果送达由政府买单,快递跑腿,实现“全城通办、数据跑路、属(异)地审批,结果快递”。

“我们充分运用‘互联网 政务服务’思维,大力推行‘自助办、掌上办、一窗办、集中办、就近办’服务,打造‘网购式’优质政务服务体验。”福州高新区行政审批局局长陈昕说,未来,福州高新区还将推动更多政务服务事项插上“互联网 ”的翅膀,让群众享受到更加便民的服务。

想企业所想,当好企业“娘家人”

去年5月,落户福州高新区的医工集团负责人一筹莫展。眼看着公司大楼就要竣工交付验收,公司需要将污水接入市政管网,该找哪个部门协调解决?

抱着试一试的态度,他拨通了福州高新区行政(市民)服务中心所属企业诉求服务中心的电话,没成想,企业诉求服务中心很快将问题反馈给道路建设单位,并组织了现场协调会。问题很快得到解决,大楼也得以按期交付验收。


福州高新区企业诉求服务中心。福州高新区行政审批局供图

解企业之所盼,急企业之所急。位于福州高新区行政(市民)服务中心一隅的企业诉求服务中心,致力于做好企业的“娘家人”。颜良埕是负责企业诉求服务的工作人员,对接企业需求、上报企业诉求、主动电话回访……占据他工作的大部分时间。“企业有需求,我们就需要当好企业的‘服务员’。”他说。

颜良埕的另一项工作,就是帮企业“代办”工程建设项目,为企业“解忧”。除此之外,为切实帮助企业快速简便进入市场,福州高新区还全面升级了免费代办服务,在福建省内率先免费推出“纳税零申报企业的代理记账服务”和“工商年报公示服务”。

“企业开办”是企业进入市场的第一道程序,企业开办需要办理企业登记、银行开户、税务登记、申领发票及社保登记等手续,涉及部门多,办理链条长,所需时间长。“比如一些个体户不知道怎么进行纳税零申报,就可以到我们服务中心申请代办,或者企业有一些业务需要到福州市级办理,为了让企业少跑路,我们也可以帮他们‘跑腿’。”负责福州高新区免费代办的工作人员说。

前些年,福州高新区行政服务中心从旧址搬到了地铁口,从一层楼的十几个窗口变成了三层楼的几十个窗口,承担的审批功能越来越多,承载的“期待”也越来越高。“我们全面升级免费代办服务,让‘代办员多跑腿,群众少跑腿’,打造‘程序最简、成本最低、效率最高’的企业开办环境,提升企业获得感和体验感,有效降低了企业制度性交易成本,充分激发市场主活力,切实提高办事群众和企业的体验感和获得感。”福州高新区行政审批局局长陈昕表示。

急民之所急,审批时限再压缩

“项目立项的时候,高新区有关部门及时介入,积极帮助、指导我们完成‘区域能评’,为我们减轻了负担。”落户福州高新区的斯坦利机电制造项目负责人表示。

福州高新区作为新城,引进的项目涉及工程审批的不占少数。如何能够帮助这些企业节约时间成本和经济成本?去年5月,福州高新区率先施行“区域能评”改革,实现节能审查“最多跑一次”和“零上门”改革目标,成为福州市首个试点“区域能评”改革的先行区。

据介绍,福州高新区针对信息产业、电力、纺织等9个行业,实行分类管理,制定企业负面清单,负面清单内的项目为节能审查重点项目,其余为一般项目。“区域能评”改革后,在不突破区域能源消费强度和总量控制目标的前提下,对负面清单内的项目实行能评管理,对负面清单外的项目实行承诺备案管理。

“目前高新区引进的企业95%以上都不在负面清单内,无需进行节能审查,只要通过备案就可落地,节省了不少时间和费用。”据福州高新区经发局负责人介绍,目前,斯坦利机电制造等符合条件的项目已经通过备案落地施工了。

福州高新区区域评估实现了成果共享、结果互认,降低了制度性成本,投资项目审批通过提前完成区域评估,变“申请后审批”为“申请前服务”;通过区域评估报告共享共用,变“单个项目评”为“区域整体评”;通过购买服务,变“企业付费”为“政府买单”。例如,“水土保持方案区域评估”目前已为冠鹏科技、翔龙花园等18个项目应用区域水土保持方案评估成果,简化审批程序,每个项目节省费用10-15万元。

“区域能评”改革是福州高新区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制度改革的一个缩影。近年来,福州高新区通过“优化流程再造”,不断挑战审批时限的“极限”,给企业进一步“减负”,争当推进工程建设审批制度改革的“领头羊”。

“审批流程是既定的,我们做的就是减少流转环节,最大限度地压缩各部门的办理时间。”对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制度改革,福州高新区行政审批局建设类事项审批科工作人员兰铤艳见证了从0到1的改革过程,感触颇深,“高新区起步很早,先试先行,不断探索摸索”。

据介绍,目前,福州高新区对工程建设项目实行分类管理、分阶段并联审批,按照项目的类型、规模和投资方式将受理项目划分为11类,审批时限压缩到18-58个工作日。

免责声明:本文为工业园网用户自行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用户观点,我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不良信息举报:service@cnrepar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