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浙江余杭经济开发区挂牌起航 开启高质量发展新阶段
2024
05/25
15:10

中新网浙江新闻5月24日电(奚金燕 蓝伊旎 王婷宇)5月22日,浙江余杭经济开发区挂牌仪式在浙江杭州举行。今年4月,浙江省政府发文,同意杭州钱江经济开发区更名为浙江余杭经济开发区,标志着开发区进入全新发展阶段。  

作为浙江经济第一区的工业主平台,近年来,余杭经开区锚定“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的目标,聚焦智能制造为主攻方向的新装备、新能源、新材料的“一智三新”产业体系,不断推动产业转型、项目攻坚和营商环境优化。  

过去一年,余杭经开区累计实现财政总收入14.9亿元,同比增长29.28%;完成规上工业产值193.10亿元,同比增长4.51%;完成固定资产投资40.85亿元,同比增长38.29%。。。。。。随着一个个产业集群培育壮大,余杭跨越式蝶变的奋斗画卷正徐徐铺展。  

“从无到有” 重点项目落子布局  

东邻大运河,西邻良渚的浙江余杭经济开发区,依傍下渚湖和三白潭,是连接G60科创大走廊、城东智造大走廊、城西科创大走廊的“黄金区块”,5年来,余杭经开区在仁和板块深耕制造业,引育了多家上市公司和众多行业头部。

余杭经开区核心区鸟瞰图。 杭州市余杭区委宣传部 供图  

作为国内唯一一家拥有先进电池技术的客车制造厂商,自新能源大巴车杭州生产基地项目正式落户仁和先进制造业基地以来,杭州比亚迪汽车有限公司生产的新能源汽车运营足迹已经遍布全球六大洲70多个国家和地区,国内销量持续增长,“出海”步伐不断加快,为新能源产业发展和环保事业作出突出贡献。  

与此同时,华光新材、奥拓机电、威仕达机电等众多智能制造企业也纷纷入驻,扎根发展。随着产业链不断延伸和集聚,余杭经开区的定位也逐渐明晰——将智能制造作为主攻方向,大力发展新装备、新能源、新材料三大产业。  

2018年12月,浙江省级杭州钱江经济开发区区位调整至仁和先进制造业基地。此后,吉利科技、润丰氢能源、和顺科技、慧博云通等重点产业项目相继落户余杭。  

以慧博云通为例,企业自2020年落地余杭经开区以来,不断在金融科技解决方案、人工智能、大数据技术等领域加大研发创新投入力度,2年后成功在深交所创业板上市。  

无独有偶,以新材料为主攻方向的和顺科技于2020年落户余杭经开区,凭借对原材料配比配方的研发和关键生产技术的创新,一跃成为全国聚酯薄膜行业差异化功能产品的“排头兵”,并于2022年成功上市。  

如今,余杭经开区的“一智三新”新型产业体系逐渐成形。截至目前,余杭经开区已拥有国家高新技术企业315家、规上工业企业116家,上市企业5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5家,省级专精特新企业57家,规上工业企业中“专精特新”企业占比超过50%,这个年轻的产业平台,已成为越来越多实业家们的创业“热土”。  

数字赋能 助力企业迭代升级  

机器人完成冲压和检测后,复合材料气瓶被轻松“吹”出;废旧冰箱、空调等电器通过系统智能识别分拣后,自动投送至生产线被拆卸成大大小小的零件……如今在余杭经开区,这些机器自动作业的智能场景随处可见。  

过去5年里,余杭经开区一方面通过落后产能淘汰整治,关停各类污染企业6家,停用各类产污生产线2条,淘汰落后产能项目11个,加强对传统高耗能、高污染企业的集中整治。另一方面,积极鼓励企业推进数字化工厂建设,为企业的可持续发展注入新的动力。  

大地海洋是一家专注于废弃资源综合利用的高新技术企业,主要从事危险废物的资源化利用、无害化处置和电子废物的拆解处理。走进大地海洋自动化拆解车间,一台台废旧冰箱、空调、电视等被系统智能识别分拣,分拣后的废旧家电被投送至各个不同的生产线,拆卸成大大小小的零件。近年来,大地海洋还依托自主研发的大数据实时监管系统,实现了对危险废物和电子废弃物全生命周期的有效管控。  

“除了大地海洋外,华光新材、南方泵业、土星动力、和顺科技等多家智能制造企业,也都在以数字化工厂的标准来进行建设。我们在招引的项目当中,也要求项目方实施建设数字化工厂,高效、绿色、智能化发展。”余杭经开区主要负责人介绍。  

产业发展的背后,离不开余杭经开区“速度”与“温度”兼具的助企服务。截至目前,余杭经开区已实施“机器换人”项目40余个,工业机器人应用100余台,制造业数字化示范改造项目15个,并成功培育了多个省、市级“未来工厂”项目及数字化工厂(数字化车间)项目。  

宜居宜业 打造“最美开发区”  

余杭经开区曾因獐山石矿闻名长三角,为废弃矿坑寻找转型破局之路,2012年,仁和先进制造业基地在此启航,一座产业新城就此崛起。  

2019年,为进一步探索绿色可持续发展之路,余杭经开区启动了土地整治提升、水塘治理等一系列工作。依托东苕溪、獐山港形成生态景观带,通过文脉挖掘、生态梳理、景观规划等措施,打造出一座集规划馆、文体中心、网球场等于一体的综合型滨水公园——智荟动力公园,并形成围绕余杭经开区核心区全长12公里的绿道,成为周边市民休闲娱乐的重要场所。

智荟动力公园。 杭州市余杭区委宣传部 供图  

据了解,余杭经开区园林绿地种植面积已达到111.5万平方米,公园绿地面积更是达到了71万平方米,是五年前的8.7倍,当前正进一步谋划绿道建设。  

宜居宜业的余杭经济开发区,正吸引越来越多的客商们前来。2023年,余杭经开区累计签约56个重点产业项目,总投资逾461亿元,吉利、艾思孚、真芯、传诚半导体等13个亿元以上重大产业项目相继落地。  

在追求生态和谐的道路上,余杭经开区始终以打造“杭州产城人文融合发展样板区”为目标,将生态、产业、城市、人文四大要素巧妙地融为一体。  

当前,10号线二期、三期建设工程正在如火如荼地展开,加速与西湖、黄龙等主城区域的联通;“仁和北站”还将实现与杭德市域铁路贯通,进一步加快仁和片区、杭州主城与德清城区之间的一体化发展。此外,为满足辖区子女上学问题,余杭经开区在规划建设保障房时,积极衔接周边教育资源。同时,依托轨道站点周边的建设,积极推动区块的城市更新进程。  

“接下来,余杭经开区将以中央活力区为抓手,进一步深化南片核心区设计,依托山体、湖面、大公园等优越的景观环境,发展科创、研发类的环境偏好型产业,同时结合仁和南站TOD站点和东山漾生态岛,打造两个活力中心和地标建筑,着力建设生态花园式未来产业风貌画卷,打造环境和配套一流的创智住区。”余杭经开区相关负责人表示。(完)

免责声明:本文为工业园网用户自行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用户观点,我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不良信息举报:service@cnrepar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