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0日,新疆乌鲁木齐高新区(新市区)“星耀高新 智创未来”2025“四链融合”创新驱动发展大会在高新人才大厦举行。
大会聚焦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深度融合,推动科技、产业、金融、人才协同互补,着力构建“创新驱动、人才引领、产业支撑、金融赋能”的闭环生态,为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能。
活动现场 (高新区[新市区]融媒体中心供图)
链接高端智力资源 重大院士项目启动签约
聚焦前沿生物技术领域,中国工程院院士应汉杰团队与乌鲁木齐高新区(新市区)企业新疆天物生态环保股份有限公司围绕“非粮生物质糖生产技术与配套装备开发项目”展开合作研究。
应汉杰院士团队长期从事生物化工领域的科学研究和工程应用,致力于推动生物医药、营养健康、生态农业、生态环保等领域转型升级。团队牵头获得国家奖7项,包括国家科技进步奖一等奖1项,国家技术发明奖二等奖6项,发表SCI论文200余篇,获得国内外授权专利180余项。
非粮生物质糖生产技术与配套装备开发项目启动 (高新区[新市区]融媒体中心供图)
此次启动的项目旨在开发新一代非酶法非粮生物质制糖技术,为生物质资源的高效利用提供技术支持,进一步提升区域科技创新水平和产业竞争力。
聚焦大数据应用领域,中国科学院院士梅宏团队与乌鲁木齐高新区(新市区)企业新疆电子研究所股份有限公司将共同构建“多源异构数据的深度智能关联融合平台”。该平台着眼服务新疆“十大产业集群”和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在产业数据融合上实现技术突破,推动产业集群智能决策应用成果产业化,实现企业信息、知识产权、科技成果申报等各类型数据的汇聚与共享。
院士合作项目签约 (高新区[新市区]融媒体中心供图)
新疆电子研究所股份有限公司的副总经理马新春介绍, 多源异构数据的“多源”体现了数据来源的广泛多样性,企业与院士团队将依托深度智能关联融合平台建设,打破传统“碎片化”数据瓶颈,实现产业链上下游数据的深度融合,在促进企业降本增效的同时,有力推动新疆的产业数字化转型发展。
面向全球招才引智 密织国际化引才网络
“聚天下英才而用之”始于“引”。为提升对人才的吸引力和集聚力,乌鲁木齐高新区(新市区)搭建起更多开放引才的平台载体。大会现场发布了乌鲁木齐高新区(新市区)“智汇高新 人才无忧”八条措施及《2025年急需紧缺人才需求目录》,以“软环境”提升人才黏性,实现区域与人才的“双向奔赴”。
人才政策发布 (高新区[新市区]融媒体中心供图)
其中,“人才无忧”八条措施以健全完善“引育留用”全链条人才发展体系为核心,聚焦人才创新创业、职业发展、医疗健康等关键需求,通过一揽子全面、精准、人性化的贴心服务持续优化人才发展环境,最大限度激发人才创新创造活力。《急需紧缺人才需求目录》则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从行业、领域、学历、职称等方面细化人才需求,着力构建“需求牵引 政策供给 价值反哺”的良性循环,同时目录首次引入动态监测机制,根据产业变化调整对应指标,为人才招引提供“精准导航”。
活动现场 (高新区[新市区]融媒体中心供图)
乌鲁木齐高新区(新市区)委组织部部务委员、乌鲁木齐高端人才创新创业服务中心副主任张晓洁表示,“人才无忧”八条措施,通过资金扶持、安居保障、职业发展、生活配套、荣誉激励五个方面,靶向解决人才最关心的创业、安居、融资、生活保障等问题,让人才安心发展、舒心创业。今后,乌鲁木齐高新区(新市区)将继续秉持“人才是第一资源”的理念,以最大诚意、最优政策、最好环境,让人才招得来留得住发展好。
深化政银企联动合作 助力科创企业加速成长
创新是实现高质量发展的第一动力,制度创新则是城市提升竞争力的核心关键。会上,乌鲁木齐高新区(新市区)以“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提升企业技术创新能力”为核心目标,着重推介了企业创新积分制和科技企业“白名单”工作机制试运行情况,通过主动挖掘一批研发能力强、成长潜力大、掌握关键核心技术的中小企业,引导各类创新要素向企业集聚,有效撬动政府资源和社会资本的精准支持,全面激发企业的创新活力,加速培育一批科技型领军企业,助力更多“硬科技”“好苗子”企业脱颖而出。
科技金融特色支行揭牌 (高新区[新市区]融媒体中心供图)
乌鲁木齐高新区(新市区)科技局党组书记李小敏表示,乌鲁木齐高新区(新市区)企业创新积分制和科技企业“白名单”工作机制试运行以来,已累计帮助辖区高新技术企业、科技型中小企业融资近2.8亿元。下一步,乌鲁木齐高新区(新市区)将持续优化企业创新发展生态,因地制宜扩充指标数量,通过完善评价指标体系和方法,更精准、更早期地识别和支持具有成长潜力的科技初创企业,撬动更多金融资本为企业科技创新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科技金融特色支行是科技金融服务的主阵地和新高地,是推动“科技 产业 金融”良性循环的重要纽带。当天,农业银行兵团分行四平路科技支行正式揭牌,作为全疆国有大行中唯一经金融监管部门核准并确定的科技金融特色支行,此次揭牌也标志着全疆科技金融服务体系建设进入了崭新阶段。
聚资引才再结硕果 踔厉奋发启新程
大会现场,乌鲁木齐高新区(新市区)企业与6名高层次人才达成引进意向,签订海内外英才引进协议。10家企业签约入驻丝路国际人才学院,通过引入优质教育资源,构建人才培养、学术交流、就业输送的全方位合作平台。同时,大会还为3家企业授牌专精特新“小巨人”称号,为10家企业授牌专精特新中小企业称号。
人才引进签约 (高新区[新市区]融媒体中心供图)
在政银合作方面,乌鲁木齐高新区(新市区)与工商银行、农业银行等10家银行签订政银战略合作协议,通过建立长效务实合作机制,着力提升科技金融服务能力水平,以高质量金融服务助推经济高质量发展。
新疆银行党委副书记王雨默说:“在国家深入推动‘四链融合’的战略指引下,新疆银行与乌鲁木齐高新区(新市区)签署战略合作协议,标志着双方在科技金融领域的合作迈出关键一步。目前,新疆银行在乌鲁木齐高新区(新市区)设立科技支行,配备专业团队提供特色化、定制化金融服务,今后将在加大对科技型企业信贷支持的同时,坚定走好科技金融创新之路,着力打造科技人才金融服务体系,营造更加良好的科技金融发展生态。”
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授牌 (高新区[新市区]融媒体中心供图)
近年来,乌鲁木齐高新区(新市区)深入实施新时代人才强区战略,不断完善人才培养、引进、评价、使用、激励等机制,强化人才载体平台建设,优化人才服务保障,各类优秀人才选择高新、扎根高新、奉献高新,辖区累计引进培育高层次人才超1600余名,人才总量突破20万人,建成院士工作站、院士协同创新中心6家、博士后工作站28家,高新技术企业、各类科技创新平台、双创载体数量、高层次人才数量均位列全市、全疆首位。
乌鲁木齐高新区(新市区)委常委、组织部部长、社会工作部部长、党校校长钱淑静说:“‘四链融合’创新驱动发展大会是乌鲁木齐高新区(新市区)建设新质生产力先导区、自贸试验区样板区的探索实践。大会以‘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的深度融合,着力破解技术转化难、产融对接难、高层次人才不足等发展瓶颈。今后,乌鲁木齐高新区(新市区)将进一步强化政策协同、深化要素整合,以人才为引领,加强高能级创新平台建设,健全完善创新积分制,培育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推动‘1+3’特色优势产业聚势成群,让四链融合从‘物理结合’迈向‘化学反应’,聚力打造丝绸之路经济带区域科创中心和人才高地。”(高新区[新市区]融媒体中心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