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定襄经济技术开发区:绿电矩阵驱动产业升级
2025
05/15
14:36

近年来,定襄经济技术开发区通过构建“生物质 + 光伏 + 储能”能源矩阵、打造碳足迹管理平台、创新“源网荷储”一体化项目等举措,推动传统法兰锻造产业向绿色低碳转型。数据显示,去年该开发区绿电自给率显著提升,企业能耗强度同比下降 2.3% ,法兰产品出口额达 14.89 亿元,覆盖欧美、中东等 40 余个国家和地区,为资源型地区绿色转型提供了创新样本。

绿电矩阵成型,能源结构深度调整。在定襄经济技术开发区内,吉隆能源有限公司 2 × 15MW 生物质发电项目稳定运行, 2024 年发电量达 4231.12 万千瓦时;山西天宝集团 4.45MW 分布式光伏发电项目自 2023 年 12 月并网后,年发电量 511.85 万千瓦时,自用率达 88% ;国家电投定襄 100MW 光伏发电项目总投资 4 亿元,规划装机容量 10 万千瓦,建成后将进一步优化能源结构。此外,电投清瑞(定襄)电力有限公司规划的“源网荷储”绿色园区项目,计划投资 15 亿元建设风电、光伏及储能设施,配套虚拟电厂实现新能源发电与工业用能动态平衡。

定襄经济技术开发区管委会主任李守斌说 : “我们正从单一火电依赖转向多能互补格局。规划三年内绿电装机规模突破 300MW ,构建‘发电—储运—应用—交易’闭环产业链。”目前,定襄县电力总装机达 285.69MW ,新能源和清洁能源装机占比达 86.2% ,系舟山风电、戎家庄水电站等项目形成区域绿电协同网络。

数字赋能管理,碳足迹精准核算。定襄经济技术开发区创新建立碳足迹管理平台,为 350 余家企业安装智能监测设备,实时追踪电、气等能耗数据。通过精准核算, 2024 年定襄法兰行业能耗强度整体降低 2.3% ,累计节约用电约 3000 万度,相当于减排二氧化碳 2.9 万吨。作为全国首批产品碳足迹标识认证试点,定襄法兰产品凭借绿色认证优势,出口竞争力显著增强。

产业协同创新,释放绿色转型红利。绿电发展为传统产业注入新动能,山西宝航重工有限公司年产 10 万吨风电法兰生产线建设项目提前 4 个月投产,成为国内第三家具备海上风电法兰生产能力的企业。“从立项到投产,开发区派驻专班服务团队,推行‘项目首席服务官制’,让我们感受到了服务的速度、力度和温度。”公司副总经理郭计森表示,该项目总投资 2.08 亿元,通过数字化管理系统实现生产线智能化升级。

定襄经济技术开发区党工委书记宋海平表示:“我们正申报省级绿电产业示范园区,通过调区新增 26.8 公顷土地专项用于绿电关联产业布局,为打造千亿级绿色锻造产业集群奠定基础。”目前,浙江京亿实业投资 10.8 亿元建设的太忻(浙商)智创商贸城已引入 32 家跨境电商,清瑞新材料 30 × 1MW 煤气发电项目通过碳捕集技术实现余热循环利用。

政策机制创新,构建绿色发展生态。定襄经济技术开发区深化新质生产力产业基金招商模式,探索“园区 + 基金”资本融合路径,开放“绿电直供”审批通道,企业凭碳效评估可优先获得绿电配额。随着国家电投 100MW 光伏项目年底并网,开发区绿电覆盖率将突破 50% ,为传统锻造产业向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转型提供强劲支撑。

作者:王金华 刘鑫林 魏鹏飞

本期编辑:康馨月

【来源:忻州日报】

免责声明:本文为工业园网用户自行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用户观点,我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不良信息举报:service@cnrepar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