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哈密7月16日消息(记者丁安)七月的新疆哈密,戈壁绿洲瓜果飘香,天山脚下生机盎然。2025年第三届哈密瓜产业高质量发展大会暨系列活动在此举行,从种质研发的“基因创新”到标准认证的“品质革命”,从品牌流量的“价值延伸”到金融赋能的“活水滋养”,哈密瓜产业正加速形成全链协同生态,一场关于“甜蜜事业”的高质量发展实践正在这片热土上生动铺展。
品种驱动:从“历史传承”到“多元创新”
在哈密瓜园分会场,百亩瓜田绿意盎然,品瓜长廊内人头攒动,品种展示园里专家和学者相互交流。
承载历史记忆的清代皇室贡品“加格达”、传统名种“西州蜜”系列,科研机构培育的“火星一号”“七彩脆蜜”等新品种,铺展开一幅跨越千年的“甜蜜画卷”……
走进会场,一串串名字叫人眼花缭乱,大家都在连连惊叹:“没想到哈密瓜有这么多品种!”
品瓜长廊内人头攒动(央广网发 马晓杉 摄)
在瓜田边,数张长桌并列,上面摆满各品种哈密瓜及样品,供游客参观品尝。评委们正对照评分标准,从含糖量、外观、品质三个方面,对各品种哈密瓜进行评比。
拿起一块刚切开的哈密瓜,凑近闻时,浓郁的香甜混着泥土的芬芳扑面而来,一口下去,脆嫩的瓜瓤在齿间迸裂,汁水瞬间充盈口腔,唇齿间的甜润能久久停留。有的甜度温润绵长,瓜肉细腻如蜜,余味里带着一丝淡淡的奶香;有的口感清爽,脆爽的口感中透着清新果香,仿佛把戈壁的阳光和绿洲的甘泉都锁进了瓜肉里……这一口“甜”的背后,是品种迭代的持续发力。
据哈密市伊州区农业农村局党组成员、区种业研究开发中心党支部书记、主任方昌春介绍,百亩展示园主要是为了展示哈密瓜原产地品种多样性,目前涵盖279个品270种(含老品种、新品种及新种植模式),较去年新增9个。
据了解,展示园面向全国种植户、专家及群众开放,品种主要来自疆内科研机构及企业,同时欢迎同行交流,已与北京林科院、南京农业大学等西甜瓜体系专家建立联系,通过引种试验筛选适种品种。在种植模式上,小拱棚、水肥一体化等技术已推广,2025年面积约8000亩,计划明年新增2万亩。
种质革命:从“系统平台”到“精准种植”
“过去测试一个新品种在新疆、云南、三亚的适应性,要跑遍三地耗时三五年;现在在人工气候室里,一季就能模拟三地环境,快速完成全国适配验证,商业化过程提速。”在大会现场的种质研发中心连线环节,负责人米铁柱展示的智能调控平台,揭开了解决行业生产试验成本高、周期长的秘密。
而智慧农业系统则通过“作物生长模型”,以现场的土壤、温度、湿度等各类环境传感数据,结合生长状态,实时生成种植方案,把农事任务标准化、流程化,确保技术要求落地,并且通过系统派单、进度追踪、绩效分析等功能,进行人员管理,大幅降低沟通成本与人为失误率。
据了解,该平台是以品种测试、多光谱性状测试、多基质栽培和育苗工艺试验为核心,通过集成尖端物联网技术,全智能水肥一体化节能循环设施等,为哈密瓜种质研发、栽培模式优化、种苗生产等环节提供全方位支持。
在哈密南湖乡试验田,当地通过智慧农业系统精准调控水肥,让哈密瓜糖度从18度提升至22度,每亩增收3000元;而在全国30多个“定制化”试验田,针对热带气候的“冬春错季栽培法”、潮湿地区的“高垄排水方案”等技术,让各地瓜农共享科技红利。
2024年以来,种质研发中心联合吴明珠院士、柏连阳院士、邹学校院士团队及全国30余家科研院所,成功申报自治区重大科技专项“新疆哈密瓜全产业链提质增效技术研发与集成推广项目”等项目,为品种选育精准化、技术迭代高效化、产业提质规模化注入强劲科技动能。
标准护航:从“扫码溯源”到“体系赋能”
“左边这颗糖度19.2度,瓜瓤橙红透亮;右边虽然长得一样,但糖度只有16度,瓜瓤发白寡淡!左边香气浓郁,脆度高;右边绵软发糠,已经过熟了。”青岛农业大学瓜类生物学团队、哈密瓜身份证课题研究专家王闯疆博士在连线环节演示哈密瓜的“身份认证”。
只要通过扫码,消费者就能获取哈密瓜的品种、产地信息,还能看到它的“成绩单”——糖度多少、重量几斤、达不达标,甚至是它的“成长日记”:种在哪块地、施了什么肥、什么时候浇水、哪天摘的,从藤尖到舌尖,每一步都明明白白。
值得关注的是“选瓜师”这一新兴职业的崛起。在哈密瓜品质提升与选瓜师成果发布会上,《哈密瓜选瓜师能力评价》团体标准正式发布,首批59名哈密瓜选瓜师正式“上岗”,为新疆哈密这张“甜蜜名片”的品质升级注入专业力量。
首批哈密瓜高级选瓜师颁证仪式现场 (央广网发 魏金霞 摄)
哈密市委常委、伊州区委书记潘瑞表示,《哈密瓜选瓜师能力评价》团体标准的发布不仅填补了行业空白,更为哈密瓜从种植到流通的全链条品质管控提供了“硬标尺”,是标准化对产业人才培育与优质优价的有力推动。
中国质量认证中心副主任刘钢表示,选瓜师认证是哈密瓜产业“人才兴农”的关键一步。依托《哈密瓜选瓜师能力评价》团体标准,以科学化、量化标尺定义产业人才能力,为哈密瓜品质筑牢首道专业防线,打造从田间到舌尖的全链条品质认证体系,赋予每颗哈密瓜专属“品质身份证”,让认证标识成为新疆水土的甜蜜承诺与该中心守护品质的央企印章,同时,强化产教融合,建立“培训、考核、认证”一体化人才孵化机制,激活人才兴农新动能。
品牌破圈:从“地域特产”到“国民甜宠”
2023年,哈密瓜鲜果产业链服务平台品牌流量推广中心打造全国首个“哈密瓜产业人才矩阵”:第一套营销师培训体系;第一批哈密瓜营销师;第一批电子商务讲师,两年间培育首批152名初级网络营销师,认证32名电子商务讲师,诞生首批专业哈密瓜营销师。
2024年,该中心依托海南、哈密、云南,三大自营种植基地,建立“从田间到舌尖”的全链路品控,产量、品质稳定供应;向深加工要效益,研发哈密瓜啤酒、NFC果汁、乳瓜酱菜等产品,延长产业链。
“从‘密作贡瓜’高端礼盒到‘弄酱仔’果酱,从哈密瓜啤酒到哈密瓜香水,我们让哈密瓜从田间走进生活场景。”哈密瓜鲜果品牌运营公司的负责人魏立汉的脱口秀分享,道出了产业“价值延伸”的密码。
通过“人货场”三位一体布局,哈密瓜鲜果品牌运营公司已构建起多元品牌矩阵:“密作贡瓜”通过全国展会打响高端知名度,500余个文创SKU覆盖饮品、文创等领域;在杭州直播基地订单暴增;广州、湖北、上海等地设置前置仓。更值得期待的是全国哈密瓜商品交易中心的启动,该中心将整合种植、物流、交易数据,成为产业数字化枢纽。
而京东零售大商超农特部西北区域负责人宋学辉则表示,京东将在标准共建、销售合作、品牌营销、采销直播等多个关键领域持续发力,让全国的消费者品尝到、认识到哈密的优质特色美食,让哈密的农产品香飘全国,走向世界。
采购商在对接 (央广网发 马晓杉 摄)
在7月12日的百家采购商对接活动中,144家全国采购商与新疆供应商达成2.4亿元合作,涵盖哈密瓜、大枣等多种新疆特色农产品。
中国农产品市场协会常务副会长乔彬表示,通过规模化、标准化、品牌化经营,将资源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以哈密瓜为代表的特色农产品已成为推动农业高质量发展、促进农民增收的重要引擎。协会将继续发挥桥梁作用,联动全国资源构建哈密瓜“产供销一体化”体系,推广“产业集群+品牌”模式,让更多“疆字号”农产品走进千家万户。
哈密市委副书记、市长吾拉木江·热依木介绍,今年哈密瓜优势特色产业集群获批建设,能够将产业发展推向新高度,期待果农、企业与销售方构建利益共同体,实现互利共赢。
金融“活水”:从“融资难题”到“全链赋能”
对于哈密瓜产业而言,供应链金融意味着从种植户到销售商,每个环节都能获得精准的金融支持,解决资金难题,优化供应链生态。
近年来,哈密瓜产业携手民生银行等多家金融机构,推出“哈密贷”“瓜香四溢贷”等专属产品,为种植户、经销商等产业链各环节提供及时资金支持;过去一年,与中国农业银行等单位合作升级,初步拟定银行授信约十亿元。
随着供应链金融线上数字化平台的初步建成,产业链企业将与银行实现线上直接对接,资金流转更加高效,融资成本显著降低,供应链的稳定性与竞争力得到了质的飞跃。
今年进入收获季后,哈密市伊州区花园乡艾勒克吐尔村的哈密佳祥果品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在花园乡政府及哈密海关有关部门工作人员的帮助下,已向越南等东南亚国家出口哈密瓜1880吨,目前每天的出口量达到80余吨。
2025年,新疆哈密瓜产业集群获批,将推动全国哈密瓜产业向三千亿级目标迈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