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省10家绿电产业园试点园区,威海占其二
绿电点亮园区低碳发展路
□记者 陶相银
通讯员 徐 鑫 惠梁梁 报道
本报威海讯 日前,经16市推荐和专家评估,全省共有10个园区确定为绿电产业园试点园区。其中,威海的乳山经济开发区绿电产业园、荣成市高端产业园入选。
“目前,绿电产业园还没有国家层面的明确定义。根据我省的相关规划,并参考外地的相关政策,我们可以认为它是一种实现新能源开发利用与产业集群协同发展的新型产业园区。”威海市发改委相关负责同志介绍,“其主要内涵是,以绿色低碳转型为导向,统筹绿电资源和用电负荷分布,在绿电的发、供、配、用方面取得一定成效,促进了绿电和产业优化组合,打造出源头碳减排模式。”
威海新能源资源丰富,涵盖核电、风电、光伏、抽水蓄能等全部领域。截至今年6月,全市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电力装机容量达到769万千瓦,占比达到71.87%。近年来,威海市依托新能源资源优势,积极探索绿电规模化就地消纳路径,多元布局绿电应用场景,乳山经济开发区绿电产业园、荣成市高端产业园便是成果之一。
乳山经济开发区绿电产业园以当地的涉海大型装备片区、海上风电主机及核心零部件片区两大特色园区为载体,突破传统单一发电模式,通过绿能发电、高端装备制造消纳、氢能综合利用,打造产业生态集合闭环,着力构建产业转型升级和新能源利用互融共生的产业矩阵。
去年,乳山经济开发区绿电产业园的企业用电量约1.06亿度,随着生产规模的扩大和新项目的涌入,这一数字到2027年预计激增至5.1亿度。目前,园区内的项目绿电供给主要采取绿电交易、虚拟电厂两种模式。绿电交易模式下,将规划的15万千瓦陆风项目与园区部分用电企业绑定,预计2026年底并网,年绿电交易量约3亿度。虚拟电厂则主要依托5万千瓦陆风项目建设,预计2027年建成,年发电量约1亿度。预计到2027年,乳山经济开发区绿电产业园的新能源项目产出绿电4亿度,园区绿电使用占新增电力负荷实现全覆盖、绿电消费量占总电力消费达到80%。
荣成市高端产业园也是“区中园”,园区企业在2024年用电2.67亿度,预计至2027年可达8亿度。绿电供给主要通过分布式光伏自发自用、绿电交易,2027年将实现园区绿电供给2.66亿度。目前,产业园正在推进虚拟电厂项目,通过搭建智慧化管理平台,提供源网荷储协同、需求侧响应和电网辅助服务,提升园区能源利用效率和系统可靠性。
创建绿电产业园过程中,威海在全省率先开展绿电直连模式探索。日前,位于临港区的威海碳纤维产业园源网荷储一体化试点项目一期工程全面建成,成为全省首个采用专线直连模式的源网荷储一体化试点项目。下一步,威海还将探索冷热气电碳一体化,推动产业新能源化(降碳),促进新能源就地就近消纳,满足企业绿色用能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