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郑州高新区创新构建“党建引领、网格筑基、智能赋能”的教育治理新体系,通过“网格化治理+教育智能体”的深度融合,实现了教育系统高效能治理与高质量发展的“双提升”,为新时代教育现代化提供了新路径。在这一过程中,郑州高新区携手紫光股份旗下新华三集团,以党建引领网格化治理作为底座,深度融合智能体建设理念,共同打造出教育智能体高质量样本。
智能体重塑教育未来图景
2025年初,郑州高新区将“促进人工智能助力教育变革”列为重点任务,将教育智能体建设视为城市高质量发展与高效能治理的关键落子。
“智能体不是冷冰冰的系统,而是有温度的协作者。”在郑州高新区教育文化体育部党委书记、部长田鸿鹏眼中,智能体建设可以直指教育痛点:安全如何更主动?心理问题如何早发现?教师负担如何真减轻? 这些问题的答案,被高新区浓缩进教育智能体平台中。其核心在于“党建+网格+智能”三力融合:
联动治理“快起来”。在6所治理难度大、联动需求较高的学校设立专属网格,由书记或校长担任网格长,联动相关管理部门和社区,打造“校园-社区-部门”15分钟响应圈。智能系统自动识别异常情况,信息秒级推送至网格,多部门同步响应。“过去靠电话层层转达,现在系统自动派单、在线监督,效率提升明显。”田鸿鹏说。
图为网格员正在操作数字化工作台
心理健康“暖起来”:新生入学即建立“一生一档”心理档案,通过AI心理沙盘、“小智聆心空间站”动态监测。系统自动分档预警,对高风险学生启动“家校社”三方联动干预,成功率达100%。“过去等学生出问题再补救,现在问题还在萌芽就被‘看见’了。”田鸿鹏强调前置干预的价值。
图为AI心理沙盘
教学减负“实起来”:AI备课助手将教师教案设计时间缩短50%;“学伴系统”为学生提供个性化学习路径;课堂随练数据即时采集分析,推动精准教学。在“双减”背景下,学生周末不再奔波于补习班,而是在“玩中学、学中玩”的情境中自然成长。
“五大安全(校园、食品、消防、电力、人员)和五大和谐(师师、师生、生生、家校、社校)构成了我们的教育生态闭环。”田鸿鹏总结道,“目标就一个:无事无非,把问题解决在萌芽里。”
民生即基石 做“家门口的好学校”
郑州高新区为何倾力打造教育智能体?答案藏在区域发展的深层次逻辑里。
作为郑州市创新高地,高新区以仅占全市1.12%的面积,承载了5.22%的义务教育在校生,12万余名学生和近8000名教师在此学习工作。近五年,全区投入36.3亿元,新建改扩建学校25所,新增学位4.1万个,标准化达标率100%,实现了从“有学上”到“上好学”的跨越。
然而,硬件达标只是起点。“教育的本质是服务人、成就人。我们不做追逐虚名的全国名校。”田鸿鹏表示,“高新区要的是家门口的好学校。”这背后是朴素的民生逻辑:当每个社区都拥有值得信赖的学校,区域教育的优质均衡才能真正实现,群众的幸福感与获得感才有依托。
这种脚踏实地的河南风格,也成为营商环境的“加分项”。新华三大数据技术有限公司的近千名员工选择将 “家”安在高新区,正是看中其丰富的教育资源与扎实的教育质量。当教育成为撬动区域高质量发展的支点。当家长不再为孩子的安全、心理或课业焦虑,当企业员工能安心扎根于此,教育的价值便超越了课堂,成为城市吸引力与竞争力的核心要素。高新区用行动证明,办好教育,就是最根本的营商环境。
郑州高新区的探索,为“人工智能+教育”提供了一个温暖而扎实的样本。它不追求技术的炫目,而是紧扣立德树人的初心,用网格化治理打通执行梗阻,用智能体赋能解决具体问题,让安全可见、让健康可护、让教学可优。在这里,智能体不是冰冷的机器,而是融入教育肌理的协作者。
让数据有温度 让智能懂教育
在高新区行知中学的心理小屋里,一个学生对着AI伙伴“小智”倾诉烦恼。系统捕捉到细微的情绪波动,若分析后标记为“橙色预警”,智能体即刻反馈——它理解,这需要人的介入。当下,预警信息及时触达班主任、家长和校心理辅导站,三方联动方案在后台生成,一艘满载暖意的护卫舰,正为学生筑起稳稳的心理守护。
与常见的“智慧校园”不同,这是教育智能体实现了关键跃升:从展示数据走向闭环任务。而支撑这套复杂教育智能体运转的,是新华三深厚的技术积累与对教育场景的深刻理解。作为数字化及AI解决方案领导者,新华三充分发挥“算力×联接”的乘数效应,以开放创新聚合算力、数据、大模型、生态,全面释放AI效能,让产品和解决方案更智能(AI in ALL),让客户应用更智慧(AI for ALL),加速百行百业智跃迁。
正是基于此,高新区教育智能体的技术底座颇具匠心,全面集成多类差异化大模型,支持动态模型调度技术,实现多模型协同计算让智能体依据不同任务特性决策使用的思考方式;聚焦教育领域智能化转型需求,以可视化编排系统为核心,通过拖拽式组件和逻辑流程配置,显著提升智能体开发效率。通过智能化系统对接能力与私有知识库管理体系的深度融合,为学校构建专属智能体解决方案;打通“教、学、研、管”全链路,构建数据驱动的教育智能中枢。通过多模态感知与动态决策模型,实现从课堂互动到校园治理的智能升级。
让技术成为静默的赋能者,而非喧宾夺主的主角。教育智能体对学生而言,是成长守护者与情感陪伴者;对教师而言,是效率拍档;对管理者而言,是“治理参谋”,数据看板上汇聚安全、健康、教学全维度信息,预警隐患、优化决策,推动教育治理从经验判断走向数据驱动。
技术再强大,教育的核心永远是人。新华三在项目中坚守这一信条。教育智能体不替代教师的育人职责,不越界学生的自主成长,它只是默默编织一张更安全、更高效、更有温度的网,托举起教育最珍贵的部分:人的联结、智慧的启迪与自由的生长。(邹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