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贵州铜仁市,贵州大龙经济开发区以“循环经济+多元共治+智慧管理”模式,构建“零距离产业链”,成为全国“无废园区”建设的标杆案例。园区依托产业闭环协作、固废资源化利用与智慧化监管,不仅实现了固废综合利用率超80%,更推动了新型功能材料产业集群向高端化、绿色化跃升。
俯瞰铜仁大龙经济开发区。
走进贵州大龙汇成新材料有限公司的生产车间,全自动生产线正高速运转,一粒粒黑色的四氧化三锰粉末经过精密加工,即将成为新能源汽车锂电池的核心原料。
“我们90%的四氧化三锰原料来自隔壁的汇成新材料,通过‘半小时供应链’模式,每吨原料物流成本降低200元,一年节省费用超200万元。”贵州百思特新能源材料有限公司总经理路杰说。这种“门对门”供应模式,使百思特单月产能稳定达1000吨,产品直供湖南、江西的电动工具厂商,在市场上供不应求。
全球最大的电池用四氧化三锰制造商——贵州大龙汇成新材料有限公司产品展示。
大龙经开区的产业布局以“相邻即配套”为原则,企业间通过管道、传送带等方式实现原料“秒达”。贵州嘉尚新能源材料有限公司全球首创的100米全自动化隧道窑生产线,与汇成新材料形成了“原料-成品”的闭环产业链。公司常务副总经理汪秀生表示:“依托园区产业链优势,我们日产40吨锰酸锂,月产能达1200吨,产品直供东莞总部用于锂离子电池生产。”
贵州嘉尚新能源材料有限公司——全球首创的100米全自动化隧道窑生产线。
在新能源材料产业的紧密协作中,贵州能矿锰业集团有限公司生产的高纯硫酸锰,凭借高纯度、稳定性的优势,每年向中伟股份输送6000吨,成为其生产三元前驱体的重要原材料。
依托“零距离产业链”的独特优势和“无废园区”建设的显著成效,大龙经济开发区先后荣获国家级循环化改造示范试点园区、国家级绿色园区、国家大宗固体废弃物综合利用示范基地等多项殊荣。
在贵州百思特新能源材料有限公司厂房内,工人正在运输物料。
今年上半年,大龙经济开发区规上工业总产值达136.35亿元,同比增长12.29%。其中,新型功能材料完成工业总产值125.32亿元,同比增长13.48%;新能源电池行业完成工业总产值120.22亿元,同比增长14.11%。
“我们的目标是打造一个空间上高度集约、产业上紧密关联、资源上高效循环的现代化产业生态圈。”大龙经开区管委会负责人表示,“‘零距离’缩短的是物理间隔,拉近的是产业协同,提升的是整体竞争力,最终走向绿色、低碳、可持续的高质量发展之路。”
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张丽
编辑 刘青
二审 王纯亮
三审 成嘉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