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青岛高新区:“碳”寻绿色发展新机遇
2025
07/30
15:16

齐鲁网·闪电新闻7月30日讯 (山东台综合广播 马秀明 通讯员 肖玲玲)近日,青岛高新区在绿色发展领域传出好消息:7家企业入选2025年青岛市绿色工厂。截至目前,青岛高新区已拥有市级绿色工厂23家、省级绿色工厂4家、国家级绿色工厂7家。近年来,青岛高新区以推进绿色工厂创建为契机,加快构建绿色低碳循环发展体系,为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绿色动力。

精益求精,迈出绿色发展路径

走进中远佐敦船舶涂料(青岛)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远佐敦”),车棚顶部铺设的光伏板在阳光下熠熠生辉。“这些光伏车棚可以利用太阳能为工厂提供绿色电力,每年可发电43.8万千瓦时,约占工厂年耗电量的10%,每年减排二氧化碳约292吨。”中远佐敦企业健康安全环境与质量保证经理邓国栋说。

光伏发电是中远佐敦绿色发展的一个缩影。作为全国涂料行业首家国家级绿色工厂,中远佐敦通过光伏发电、RTO废气处理设施升级等举措,年减碳量达292吨。在青岛高新区,类似的绿色企业有很多。

何为绿色工厂?绿色工厂究竟“绿”在哪儿?

“绿色工厂”是绿色制造体系的核心支撑单元,代表着制造业绿色发展的先进水平。其评价标准涵盖了“用地集约化、原料无害化、生产洁净化、废物资源化、能源低碳化”五大维度,要求企业全方位、全过程实现环境友好与资源高效利用。

从核心技术的突破到生产效能的精益化,再到绿色运营的常态化,作为润滑与液压领域的领军企业,此次入选市级绿色工厂的青岛盘古智能制造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盘古智能”)深知技术创新是绿色发展的核心驱动力。

通过不断优化产品设计和生产工艺,盘古智能的核心产品——集中润滑系统,不仅有效保障了风电机组在严苛环境下的长效稳定运行,显著降低了维护成本和频率,其高效、精准的润滑特性本身即是对能源和资源的高效利用。与此同时,在生产环节,盘古智能积极引入自动化、智能化设备,优化产线布局,提升生产效率和资源利用率。通过精细化管理,努力减少原材料消耗、能源消耗和废弃物产生,并大力推进废弃物的回收再利用,切实将“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原则落到实处。另外,公司日常运营中,盘古智能持续关注能源管理,积极采用节能技术和设备,倡导绿色办公理念,将绿色低碳融入企业文化,形成全员参与的绿色发展氛围。

未来,盘古智能将持续深化绿色实践,对标省级、国家级绿色工厂更高标准,持续加大在节能环保技术、清洁生产、资源循环利用等方面的投入与创新,不断提升绿色制造水平。与此同时,不断拓展绿色产品应用,赋能产业链绿色转型。

集群发展,推动企业抱团“向绿”

日前,阿斯利康吸入气雾剂生产供应基地项目进入内部装修阶段。作为省重大项目,该项目遵循LEED绿色建筑金级标准,采购绿电并引入多项先进的绿色与智能技术,打造智慧化、可持续的“零碳工厂”。

为保障项目推进,青岛高新区自项目签约之初即成立服务团队进行全程跟进,协调解决审批、建设、环评等问题,为项目发展保驾护航。

助力生物医药产业绿色转型集群高质量发展,青岛高新区聚焦生物医药与医疗器械产业,创新构建“全链循环+小微统管”双轨治理新模式,成为全省生物医药园区绿色转型的标杆。

专注于兽用生物制品研发生产,青岛易邦生物工程有限公司是因其生产工艺特性,每年产生近万吨废鸡胚等生物源性固废,传统焚烧处置不仅成本高,还会带来巨大的碳排放。

针对企业难题,青岛高新区采取“龙头企业打造生态链闭环”的减污降碳策略,打造区域协同三级循环体系,跨高新区、城阳区、平度市配置资源,构建循环经济走廊。易邦生物产生的废鸡胚经高温消毒由城阳区青岛纯领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转化为有机肥,平度宝祺生态农业科技有限公司种养基地将有机肥还田利用,同时再为易邦生物供应鸡胚原料,形成循环经济闭环。

“纵向,废鸡胚经过高温灭菌和生物酶解,实现100%资源化利用。横向,联动农业种植、疫苗生产、环保科技三大板块,固废综合利用运转效率大大提升。”青岛市生态环境局高新区分局一级主任科员孟祥华说。易邦生物通过革新鸡胚细胞制备技术推动减污降碳,年减废2.25吨,研发“蒸汽灭菌—酶解转化”工艺,替代传统焚烧处置工艺,实现年减碳8200吨。

作为生物医药产业的重要集聚区,众多小微企业同样面临绿色发展瓶颈。针对小微企业危废管理,青岛高新区采取“小微企业集中收集管控风险”减污降碳策略,将处置单价从7000元/吨降至4000元/吨,降幅达43%;同时,部署物联网电子秤与“一企一码”系统,使危废暂存周期从12个月缩至1个月,实现危险废物规范化管理率和无害化处置率均达100%。

强化引导,加快产业低碳转型升级

为构建绿色发展体系,青岛高新区积极引导企业开展危险废物综合利用工作,降低企业成本。中车青岛四方车辆研究所有限公司就是受益者之一。

据该公司安全环保部副部长石长宏介绍,在青岛高新区生态环境部门的协助下,企业完成生产系统生态化改造,完善了危险废物处置流程,成功入选山东省首批“无废工厂”。“我们依托自动化设备和智能控制系统,能够精确控制生产过程中的物料投入,减少不必要的副产品和废弃物产生。公司漆渣年产生量从15.794吨减少至4.063吨。”石长宏说,公司还通过安装危险废物智能终端设施,实现了危废的信息化管理、可追溯性和全流程监管、生态化改造,进一步完善危险废物处置流程等,成功获评全省首批省级“无废工厂”。

“‘无废工厂’改造的每个环节我们都会以视频、现场调研等方式进行指导,并积极帮助企业联系行业专家、相关成功案例等,给企业提供借鉴,指导它们进行危险废物综合利用,助力企业降本增效、少走弯路。”青岛市生态环境综合行政执法支队高新区大队副大队长李辉说。

2024年,青岛高新区开展“无废园区”建设,结合减污降碳协同增效、清洁生产审核等改革创新试点工作,整合梳理18项重点项目一并推进。目前,青岛高新区化工产业整体一般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率达99.71%、危险废物综合利用率达95%,实现主要固体废物随产随用和贮存量“清零”,综合利用率接近100%。

为引导企业向“新”向“绿”、推进节能降碳,青岛高新区持续出台相关政策,对符合条件的企业技改项目,给予最高300万元扶持,对获得国家级、省级、市级绿色制造、绿色数据中心等示范项目或荣誉称号的企业,分别给予50万元、30万元、20万元奖励,极大增强了企业环保技改的信心。

数据显示,近5年来,青岛高新区在保持工业增加值年均增速14.7%、工业总产值年均增速13.7%的同时,二氧化硫排放总量降低93.4%,氮氧化物排放总量降低30.3%,单位工业增加值能源消费总量下降39.3%,单位工业增加值二氧化碳排放量下降45.5%。

免责声明:本文为工业园网用户自行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用户观点,我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不良信息举报:service@cnrepar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