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全国商报联合会
中国经济报导:北京亦庄(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在 2025 年上半年交出了一份亮眼的经济成绩单:地区生产总值(GDP)同比增长 12.3%,工业总产值突破 3400 亿元,研发投入增速达 25.3%,工业增加值占全市比重攀升至 37.7%。
这一系列数据背后,是其以科技创新为核心引擎、加速培育新质生产力的战略布局,展现出经济发展的 “含新量” 十足。
工业 “压舱石” 作用凸显,新兴产业集群爆发
作为北京先进制造业的 “主阵地”,亦庄上半年工业总产值同比增长 15.6%,增速领先全市近 10 个百分点,其中集成电路、新能源汽车、新一代信息技术等新兴产业贡献显著。
例如,小米汽车累计交付量突破 30 万辆,京东方第 6 代新型半导体显示器件生产线全面量产,优必选联合北京人形机器人创新中心推出的 “天工行者” 机器人在手订单已达百台。
这些标志性项目的落地,推动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汽车和新能源智能汽车、机器人和智能制造三大主导产业分别实现 23.6%、21.9% 和 10.7% 的产值增长。
尤为值得关注的是,亦庄在未来产业布局上抢占先机。
全球首个人形机器人半程马拉松成功举办,“天工 Ultra” 机器人以 2 小时 40 分 42 秒的成绩夺冠;商业航天领域聚集了全国 70% 以上的民营火箭整箭研制企业,空天街区和北京火箭大街建设加速推进。
这些前沿探索不仅彰显技术实力,更形成新的增长极。
研发投入高强度转化为产业竞争力
大中型企业研发费用同比增长 25.3%,增速是全市平均水平的 5 倍以上,且连续 4 个季度保持两位数增长。
这种高强度投入正在转化为实际生产力:
京东集团累计研发投入超 1456 亿元,其智能物流和 AI 技术深度赋能产业链;
统信 UOS 操作系统桌面端市占率达 85%,服务超 5 万家企业数字化转型;
强联智创的 AI 导管塑形机器人突破国际技术垄断,精准度达到临床领先水平。
政策支持与创新生态构建是关键。亦庄出台 “科创二十条 2.0 版”“医药二十条” 等专项政策,设立总规模超 500 亿元的基金集群,并打造国际人才社区吸引全球顶尖人才。
例如,在信创领域推出 “雁阵领航” 等十大行动,对承担国家重大科技攻关任务的企业给予最高 1:1 的资金配套支持,推动形成自主可控的 “CPU + 操作系统 + 数据库” 安全底座。
政策赋能与产业生态协同发力
亦庄通过 “产业规划 + 空间载体 + 要素保障” 的全链条布局,构建起现代化产业集群。
以国际医药创新公园(BioPark)为例,其吸引礼来、辉瑞等 140 余家跨国药企和本土创新标杆入驻,形成覆盖疫苗、创新药、高端医疗器械的全赛道生态。
在生产性服务业领域,信息服务业营收同比增长 23.8%,金融业两项净收入增速达 31.4%,成为支撑实体经济升级的关键力量。
固定资产投资结构同样体现战略导向:上半年产业投资占比约 3/4,集成电路领域 23 个项目总投资超 3000 亿元,新能源汽车核心零部件创新基地二期等 52 个项目加速推进。
这种 “抓大不放小” 的策略,既巩固了集成电路、生物医药等 “基本盘”,又为商业航天、量子信息等未来产业预留了发展空间。
从 “制造高地” 到 “创新策源地” 的跨越
数据显示,亦庄工业增加值占全市比重从 2023 年的 30% 跃升至 2025 年上半年的 37.7%,这一快速提升背后是其产业结构的深度优化。
通过布局六大未来产业示范区(未来信息、未来健康、未来制造等),亦庄正从传统制造业向 “硬科技” 创新策源地转型 —— 例如,在量子信息领域推动商业化原型机研发,在脑机接口领域建立全球领先的采 - 诊 - 疗一体化平台。
这种转型不仅提升了产业附加值,更增强了抗风险能力:即使在宏观经济波动期,亦庄仍能保持两位数增长,2024 年工业总产值突破 6000 亿元,增速达 14.8%。
当前,亦庄正以 “千企跃升” 和 “万企大走访” 为抓手,持续优化营商环境,推动重大项目落地见效。
随着高级别自动驾驶示范区 4.0 阶段启动、空天街区景观提升工程等项目的实施,这片面积仅 120 平方公里的土地,正在成为北京建设全球数字经济标杆城市的核心引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