觉得有用的都关注我了
作者:萧立晔(召至园区招商网产业研究院院长)
01
很多人以为婺源只有油菜花。
二十年前确实如此,三月一过,游客散去,民宿老板数着天花板上的霉斑发呆。现在不一样了,2023年婺源接待游客突破2800万人次,旅游综合收入248亿元,最夸张的是,冬天居然比春天还赚钱。
秘诀只有四个字:全季产品。
怎么做到的?一句话总结,把季节当bug修了。
一张全年活动表,从头嗨到尾:春拍花、夏避暑、秋收稻、冬泡汤,外加四十多场节庆、二十多条研学路线、十几座康养社区。
02
先聊春天。
传统玩法是站在江岭梯田拍一张金黄大海,走人。
现在婺源把油菜花玩出了花。摄影大赛、写生艺术季、汉服巡游、古村剧本杀,一套组合拳下来,游客停留时间从4小时延长到2.8天。
更狠的是,他们把花田租给婚庆公司,一场婚礼收费六位数,新人满意,村民收租,政府收税,三方共赢。
03
夏天怎么破?
答案藏在海拔600米的山谷里。
婺源北部有个村子叫鄣山,过去无人问津,现在成了避暑顶流。原因简单粗暴:温度比上海低7℃,民宿比莫干山便宜一半。
招商团队把上海养老院的负责人请来看场地,三个月后,第一批“候鸟老人”坐着大巴来了。白天在溪边练八段锦,晚上在祠堂听徽剧,住满三个月,人均消费2.6万。老人们说,比待在空调房吃降压药舒服多了。
04
秋天是婺源的高光时刻。
篁岭晒秋原本只是农民把辣椒、玉米摊在屋顶晾干,现在成了现象级IP。怎么操作的?
第一步,审美升级。辣椒不许乱摆,必须按色谱渐变,玉米棒子要码成波浪线,拍照出片率100%。
第二步,仪式加持。游客可以亲手串辣椒、写福字、打糍粑,劳动成果直接寄回家。
第三步,流量裂变。抖音挑战赛#我家屋顶会画画#,播放量12亿,直接把篁岭送上热搜。
05
冬天曾经是婺源的噩梦。
现在?温泉酒店一房难求。
县里把废弃农场改成温泉康养中心,引入日本碳酸泉技术,泡完温泉再来一顿皇菊火锅,寒气全消。
更绝的是年俗套餐。杀猪饭、打麻糍、写春联、跳傩舞、看板凳龙灯,一整套流程下来,游客发朋友圈的文案都帮你想好了:在婺源过了个中国年。
06
看到这里你可能会问,产品有了,招商怎么谈?
婺源招商局有三张底牌。
第一张叫数据。
他们做了份《婺源空气价值报告》,森林覆盖率82%,负氧离子浓度每立方厘米13万个,相当于市区的100倍。这份报告被送到上海、杭州、深圳的康养机构办公桌上,比任何PPT都管用。
第二张叫场景。
招商局不请老板看景区,而是请他们住民宿、泡温泉、开年会。去年某互联网大厂在婺女洲开季度会,白天划船赏花,晚上看实景演出,老板一高兴,把团建基地永久落户。
第三张叫陪跑。
从选址到装修到运营,政府配专班、给政策、拉资源。一位做研学旅行的创始人说,在婺源,半夜给招商局的负责人打电话都能接通,“这比减税还管用”。
07
当然,婺源也不是乌托邦。
民宿从200家涨到1800家,竞争惨烈;农产品溢价后,假货开始冒头;康养社区火了,个别村民坐地起价。
怎么解决?
婺源的办法是成立村级合作社,民宿统一标准、统一价格、统一分销;农产品溯源码直接印在包装上,扫码能看到谁家地里种的;康养项目村民以房屋入股,年底分红,涨价就等于涨自己荷包。
08
写到这里,你发现没有?
婺源玩的不是旅游,是产业生态。
春有花海婚庆,夏有避暑养老,秋有研学手作,冬有温泉年俗,四季无缝衔接。文化、康养、会展三大板块像齿轮一样咬合,缺一环都转不动。
09
最后说点干货。
如果你是个县域招商干部,抄作业也要抄对重点。
第一步,盘点家底。
把你们县最土的东西列出来,越土越好。婺源靠晒辣椒出圈,贵州榕江靠村BA爆火,逻辑一样:土到极致就是潮。
第二步,场景改造。
老房子别急着拆,改成咖啡馆、书店、民宿,成本比新建低一半。记住,年轻人要的是反差感,祠堂里喝咖啡,稻田里听爵士,这才带劲。
第三步,流量对冲。
旺季做高端,淡季做团建。婺源油菜花季房价破千,冬天直接打包给企业做年会,价格腰斩还包场,老板开心,村民赚钱,一举两得。
10
招商话术也要升级。
别再说“我们风景很美”这种废话,直接甩数据:负氧离子多少、PM2.5多少、百岁老人几位。投资人听不懂乡愁,但能看懂财报。
11
乡村振兴不是把农村变成城市,而是把城市的钱花在农村。
婺源只是打了个样,未来会有更多县域加入战局。谁能把季节短板补成增长长板,谁就能把绿水青山变成永续资产。
毕竟,真正的招商高手,从不卖资源,卖的是时间。让游客从“到此一游”变成“住下不想走”,让投资人从“试试看”变成“砸重注”。
下一站在哪?也许就在你的家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