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苏州工业园区:打造生物制造集群全球高地 百米半径串起千亿链条
2025
08/02
15:44

一滴培养液在显微镜下泛起微光,正孕育着一场颠覆世界的产业革命。在苏州工业园区,生物制造这门被称作“第四次工业革命引擎”的技术,从实验室试管走向万吨级产业,把科研论文变成全球货架上的商品。从一粒菌种到万吨级产业,从实验室的试管到全球市场的货架,这里构建起全球最完整的生物制造“生命链”。

百米半径串起千亿链条

在楷拓生物副总裁朴希俊的办公室窗外,核酸药物产业链如画卷般展开。不久前,园区企业嘉译生物的NT-INF-001项目刷新了中国核酸疫苗出海纪录,其幕后“功臣”之一楷拓生物的成功秘诀,被朴希俊归结为一句朴实的话:“是园区把上中下游全串在一起。”

这“串在一起”的秘诀,首先体现在令人惊叹的地理密度上。 在苏州工业园区的生物医药产业园核心区,一场静默的“产业地理革命”已然完成。“客户不需要出差,走过来就可以聊聊合作。”朴希俊指着窗外星罗棋布的企业说道,“园区有着非常成熟的核酸药物集群,我们有至少20家正在洽谈的潜在客户就在附近。

这里已形成全国罕见的全链条生态:上游,基因合成、基因编辑等“第一块积木”由金唯智、吉玛基因等企业提供,出门即取;中游,镁伽科技的高通量菌种筛选系统、引航生物的万吨级生产线,实现从实验室到工厂的无缝衔接;下游,园区企业把技术用到极致,贝康医疗把精子分析仪做成“行李箱大小”,AI识别30秒出结果,临床转化与全球市场通路在园区闭环完成,国内首个多突变肿瘤疫苗从这里走向世界……跑出令人惊叹的“园区速度”。

从一条产线,到一条紧密协同的产业链,再到一座功能完备的产业之城,园区在江苏产业强链补链延链的战略指引下,成功将生物制造的“孤岛”连成“大陆”。园区科创委相关负责人表示:“上游供给、中游放大、下游临床验证与市场开拓,均在高效半径内完成。这种独特的闭环生态,正是我们打造生物制造高地、实现‘研发在园区、生产在园区、走向全世界’的核心优势与江苏实践。”

吉玛基因 图片来源/苏州日报

从书架到货架的创新转化

7月10日,一张1.76亿元的转化协议震动业界。复旦大学炎症性肠病与肝癌原创靶点项目,在苏州生物医药分中心的催化下,完成从实验室论文到临床管线的惊险一跃。这一重大突破的背后,是全国高校生物医药区域技术转移转化中心(江苏苏州)的精准赋能。

“过去教授要自己找钱、找厂房,现在一张清单交给中心就可以了。”全国高校生物医药区域技术转移转化中心(江苏苏州)相关负责人透露,从药效学评估到专利布局,从商业价值分析到概念验证基金注入。他们为该项目量身定制转化路径,让项目在“书架”与“货架”之间无缝切换。

这一成功案例并非偶然。作为江苏构建高效创新生态的关键平台,该中心自落户园区以来,中心已收集约1700条高校成果,成功促成多个项目落地转化。在不久前的7月高校技术转移转化大会上,仅复旦大学和中国药科大学两个项目的签约金额就超2.2亿元。

这种高效的转化生态,在吉玛基因的发展历程中同样得到印证。2023年,吉玛基因与国家生物药技术创新中心共建核酸药物中试平台,借助江苏省提供的 "创新联合体"政策支持,已为多家药企提供临床前研究服务。"园区的公共平台让我们省去上亿元的设备投入。"吉玛基因董事长张佩琢的话,印证了江苏通过 "政府建平台、企业用平台"模式,已在园区形成从基础研究到产业应用的完整创新链。

全国高校生物医药区域技术转移转化中心 (江苏苏州)图片来源:苏州工业园区发布

发展蓝图下的全球坐标

从“0到1”的原创突破,到“1到100”的产业化放大,苏州工业园区用二十年磨一剑,将生物制造从“实验室幼苗”培育成“产业参天森林”。面向未来,园区的目光已投向更广阔的全球坐标。

在苏州工业园区,生物制造从不是“单兵突进”。今年年初,苏州工业园区发布《生物制造产业发展行动计划(2025-2027年)》,量身定制了发展蓝图:行动计划把宏大愿景拆成“四条赛道”——生物医药、食品、生物基材料、生物制造设备:生物医药聚焦细胞与基因治疗、RNA药物等“高精尖”,让“小切口”撬动“大市场”;食品赛道瞄准母乳低聚糖、替代蛋白,把“实验室味道”送进千家万户的餐桌;生物基材料剑指可降解塑料、活体功能材料,为“双碳”目标提供园区方案;生物制造设备则发力测序仪、发酵罐、智能纯化系统,补全国产化替代的“最后一公里”。

这幅蓝图正加速转化为生动的产业图景。8月1日,SynBioChina合成生物学与食品大健康产业大会将在苏州工业园区启幕,与第三届中国合成生物学“科学家+企业家+投资家”博览会同期举行。届时,来自江南大学、浙江大学等高校的专家,以及20余家园区内外链主与先锋企业的创始人、首席科学家将悉数到场,浓缩了园区“从基因到产品、从细胞到工厂”的全部要素,资本与场景同台共振。当嘉译生物的核酸疫苗扬帆出海,当复旦大学的原创靶点药物挺进临床,当国产高端设备不断打破垄断,苏州工业园区的生物制造故事,正在从企业实验室走向世界舞台。

文/李诗睿

资料来源:苏州日报、SIP科技创新、全国高校生物医药苏州转化分中心、苏州工业园区管理委员会、苏州工业园区发布

免责声明:本文为工业园网用户自行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用户观点,我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不良信息举报:service@cnrepar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