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北稀南融·知链未来”蒙浙粤跨区域专利转化对接活动在包头市迎来高潮。稀土高新区17家企业作为主力军,与来自内蒙古及浙江、广东等地的科研院所及金融机构密集签署了涵盖专利技术合作、产学研协同、专利许可及质押融资等多领域的重磅协议,总金额超3.2亿元,为包头市建设“两个稀土基地”注入了强劲动能。
此次密集签约是包头稀土产业知识产权“含金量”的集中体现。据悉,截至目前,稀土高新区有效专利总量达7258件,其中稀土相关专利达1962件。亮眼数据的背后,是稀土高新区精心构建的知识产权生态链:在创造端,以英思特稀磁为代表的企业表现突出,其拥有的360件国内专利支撑了企业95%以上产品的研发与生产;在运用端,稀土高新区创新推出“固定资产+知识产权”双质押模式,近几年来已为45家企业提供知识产权质押融资服务,完成融资贷款超80笔,实现融资总额超40亿元,仅今年上半年就输送“金融活水”1.57亿元,并辅导企业获得市级相关奖补255万元;在保护端,今年以来已组织知识产权行政保护实务解析、海外知识产权纠纷应对等专题培训5场次,覆盖100人次,英思特公司更成功获得包头市首张数据知识产权登记证书。
跨区域协同创新正成为驱动稀土高新区产业升级的核心引擎。活动现场,由国家知识产权局评选发布的全国稀土领域“双五星”专利共330件正式亮相。其中,稀土高新区企业表现抢眼,拥有46件“双五星”专利,占比达13.9%。这些成果的取得,得益于稀土高新区深化与粤港澳、长三角地区的“研发孵化在外地、产业化在本地”飞地合作模式,并联合横琴国际知识产权交易中心等专业机构共同推进专利导航与高价值专利培育工作。
当前,包头稀土产业正加速从传统的“资源优势”向更具竞争力的“创新优势”转变,朝着打造世界级产业的目标稳步前进。(记者 蔡冬梅 通讯员 李宝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