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末秋初,山东奔腾漆业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奔腾漆业”)的数字化车间内,智能调度系统正实时匹配生产订单与设备状态,机械臂精准完成涂料配比,中控屏上能耗数据动态刷新。这一工业互联网典型场景的落地,正是山东赛迪工业和信息化研究院(以下简称“山东赛迪”)“政策赋能+技术引擎+生态协同”服务模式的生动注脚。作为国家一流高端智库在鲁分支机构,山东赛迪六年来以生产性服务业专业力量,持续为济宁产业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能。
在邹城市,奔腾漆业的“破茧成蝶”成为美谈。这家始建于1985年的传统化工企业,经山东赛迪精准培育,不仅摘得了国家级重点专精特新“小巨人”、国家级单项冠军企业称号,其智能调配系统更入选省“工赋百景”试点。
“我们会像外科医生般为企业作系统‘诊断’,并结合市场风向与产业链需求量身定制转型方案。”山东赛迪院长高红丽的比喻形象生动。3个月的驻厂调研后,山东赛迪团队建议企业向新材料领域转型,并给出了可操作的系统方案。如今,企业新产品已广泛应用于工程机械、船舶、桥梁等工业领域,生产线数字化改造更推动生产能耗降低18%,新产品研发周期缩短40%。
翻开山东赛迪的服务清单,一组数据亮眼:主导济宁市“十四五”制造强市规划、济宁高新区“十四五”产业规划等30余项政府规划;承担济宁市智慧城市建设信息化监理等各类政府重点信息化工程第三方监理、验收工作100余项;围绕信息化咨询、资质认证、测试验收等服务企业超过200余家……高强度、高难度、高标准任务之所以能保质保量完成,正是得益于其构建的“总院-分院-企业”的三级地方服务体系。
在政策赋能层,山东赛迪依托赛迪产业大脑平台成熟资源优势,综合利用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术手段,建设赛迪(山东)产业大数据平台。平台接入济宁的14条产业链后,不仅支撑了400余个延链、补链、强链重点项目的策划,更通过链式分析报告为地方产业的转型升级绘出了清晰、科学的“路线图”。
在产业促进层,山东赛迪将7个国家级重点实验室、15个国家级产业公共服务平台优势资源接入济宁,在主动担当济宁产业链研究论证工作的基础上,主动开展创新企业培育工作,先后服务企业超过120余家,并开展了一系列诸如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培育服务、DCMM数据管理成熟度贯标、软件系统平台安全性测试、软件产品登记测试的重要工作。
在软环境营造层,山东赛迪深度参与济宁市数字发展研究院筹建,主动承担数字政府服务能力评估、数字经济发展研究等多项任务,深度参与济宁市国家级信息消费示范城市建设及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国家级试点城市建设。与此同时,在济主办两届机器人与智能制造强国论坛暨数字化智造博览,树起了“济宁智能制造”产业品牌。
高端智库的落地,让地方产业发展有了最强大脑。“我们不是简单的智库机构,而是价值创造者。”高红丽表示,山东赛迪将继续用好三大创新机制:政策转化器将国家部委最新政策快速本地化,技术加速器通过测试认证缩短产品市场化周期,生态连接器则打破企业间信息壁垒……充分发挥软科学研究、技术创新服务和媒体平台等资源优势,立足济宁、深耕济宁,打造产业转型新范式。
(大众新闻记者 孟一 郭炉 通讯员 张勇 许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