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秋虽过,暑气仍浓,而在常州经开区遥观镇,比天气更炽热的,是产业发展的澎湃浪潮。
8月27日上午9时,京杭大运河旁,洋溢着一片喜庆气氛。当天,新誉运河智创湾二期项目实现全面封顶。站在刚结顶的厂房前,新誉集团有限公司党委书记、副总裁戈亚琴语气坚定:“‘上下楼’就是‘上下游’,垂直整合的产业生态将是园区最鲜明的特色。”
新誉运河智创湾二期项目
从“现代工业强镇”遥观起步,近年来,新誉集团不断拓展业务边界,形成覆盖轨道交通、新能源、数控设备、现代物流、办公设备及航空航天、设施农业等多元发展的业务矩阵,实现从“地面”到“天空”的跨越。面对“存量时代”带来的挑战,企业再次寻求突破,锚定“向存量挖潜力、向创新谋未来”的战略方向,通过打造专业化园区、探索“工业上楼”模式,进一步释放存量价值的同时,更驱动区域产业升级、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
新誉运河智创湾二期项目
“这里曾是新誉集团的起点——一片承载着梦想的老厂房,如今,选择梦想启航之地开启‘二次创业’新征程,具有别样意义。”戈亚琴介绍,该项目占地201亩,总建筑面积约32.5万平方米,规划建设14栋多层高标准厂房,并配套打造研发大楼、人才公寓,致力于构建集技术研发、创业孵化、成果转化、产业集聚和公共服务于一体的运河生态智慧园区。
“项目尚未竣工,招商已先行。”据戈亚琴透露,目前,新誉运河智创湾二期已吸引多批优质意向企业前来考察评估。为真正实现企业“拎包入住”,园区将不断微调细节,精准匹配不同规模、类型企业的个性化需求。“目前,常州正全力构建‘1028现代产业体系’(即10大先进制造业集群、28条重点产业链),园区将精准招引符合体系导向的优质项目,并根据企业实际入驻需求、产业链上下游协同情况,持续动态优化服务流程与配套细节,确保引入项目高效发展。”
据悉,随着二期项目全面封顶,后续建设也将加速推进。“二期工程将马不停蹄开展内部装修工作,预计今年年底竣工投用;与此同时,三期工程也已提上日程,计划2026年启动。”新誉集团资产运营部总监陈超说道。
以改革破题,用创新引领。近年来,遥观镇将老旧工业园区更新改造作为推动全局发展的系统工程,通过激活“休眠”土地资源,重塑产业空间布局,不仅实现了土地亩均效益的量级跃升,更探索出一条“集约高效、绿色转型、产业高端”的高质量发展新路径。
正午时分,走进中吴大道6号,眼前的景象已不复往日模样——曾经机声隆隆的老厂区完成蜕变,一栋栋高标准、大面积的单层厂房拔地而起;连片的屋顶光伏板在阳光下熠熠生辉,为这片占地1548亩的现代化绿色园区,注入源源不断的动能。
“作为集团深化产业链布局的战略支点,我们以‘先进制造业引领、全周期产业服务’为定位,积极构建集绿色生产、智慧物流于一体的高端装备智能制造产业园。”中天钢铁智造科技产业园招商总监王勇说,事实上,打造中天钢铁智造科技产业园并非偶然,而是中天钢铁长期发展战略的延续。
“一直以来,中天钢铁始终把握时代脉搏,朝着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方向持续迈进,全力打造‘江苏制造’新名片。”王勇说,也正因此,该园区自规划之初就坚定锚定“绿色+高端”双主线,从设计到施工,全面对标国际标准——所有建筑均按美国LEED金级认证打造,采用博思格钢结构、西卡耐磨地坪等优质材料,消防等级按丙类设计。空间上,厂房以11.3米层高、每平方米3吨承重的标准建设,单体面积达1.5万至2.4万平方米,同时,搭配特有的空间分割方案,能够充分满足各类装备制造及汽车零部件企业“落地即投产”的高标准需求,目标打造“国际领先、国内一流”的产业标杆。
绿色发展的蓝图还在持续铺展。“目前,本园区作为全市最大规模园区级集中式的光伏项目已启动建设,未来还将配套储能电站和光储充一体化设施,打造智慧物流、低碳港口、能碳平台等示范新场景。”王勇说,随着产业园一期项目投运,这座规划面积超千亩的产业航母已正式启航。依托特钢基地、物流园及产业园的协同推进,中天钢铁常州基地正加速形成“南北两区多擎驱动”格局,合力打造一个更具竞争力、更优质的千亿级产业基地,为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能。
从运河之畔到宋剑湖边,从“垂直整合”到“绿色低碳”,常州三大产业园区以知识、见识与胆识破题,书写了从传统工业区到现代生态区的答卷,趟出了一条中国式现代化的“遥观实践”之路。(来源:常州经开区党群工作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