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开州区高新区深耕“高”“新”领域推动高质量发展
2025
10/02
16:40

开州日报记者 喻建国 张瀚月  

打开“金话筒”,共话“新开州”。9月28日,我区举办“发言人来了”——开州区高新区高质量发展专场发布活动。“智造重镇”“科创企业森林”“潮玩产业园”“企呼我为”等新词新句脱口而出,绘就开州高新区向新求新的新路新景。  

开州高新区作为产城融合主战场、改革创新示范区,锚定“再造一个开州工业”和“创建国家级高新区”总目标,先后斩获首批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产业合作示范园区、重庆市智慧园区建设试点单位、中国(重庆)自由贸易试验区联动创新区等多项“金字招牌”。  

截至目前,开州高新区入驻企业突破300家,其中规模以上企业116家,布局建设有70个市级及以上科技创新平台,“开州制造”在新材料、商业航天、中药材、电子信息、潮玩等新兴赛道上脱颖而出,令人刮目相看。  

产城人融合,打造活力新区  

刚下夜班,重庆德凯实业股份有限公司员工徐亮就邀约三五好友,来到几百米外的夜市,觥筹交错间,一天的疲劳烟消云散。  

如何避免传统工业园区走“白天热闹、晚上空城”的老路?开州给出了响亮的回答:产业聚人、城市留人!  

按照“功能混合、组团发展”思路,开州高新区高标准推进生物医药产业园、潮玩产业园、绿色新材料产业基地等重点产业片区建设。每个专业园区周边,同步规划建设人才公寓、学校、商业综合体等配套设施,构建“15分钟产城融合圈”。  

“我们推动开发模式从‘大区块’向‘功能复合的小单元’转变。”开州高新区管委会相关负责人介绍,在生物医药产业园、绿色新材料产业基地等每个单元内,精细配置生产、研发、居住、商业、休闲等功能,打造自给自足的微型城市生态圈。  

同时,开州依托独特山水资源,规划建设生态廊道和城市公园,推动“推窗见绿、出厂入园”。定期举办创新创业大赛、文化体育活动,让开州高新区成为投资兴业的热土、安居乐业的家园。  

目前,开州高新区已累计建成标准厂房120万平方米、配套公寓超10万平方米,水电气讯等基础设施实现全覆盖。白天机声隆隆,夜晚灯火通明,这片土地正展现出产城人融合的独特魅力。   

 优化营商环境,推行贴心服务  

打开电脑,点击“开新办”企业服务一体化平台,重庆天致药业股份有限公司办公室文员邓明晧输入“天麻、桔梗、茯苓等原材料出现缺口,是否有供货渠道”,很快就得到了相关部门的响应和跟进。  

“开新办”是开州自主研发的企业服务一体化平台,集政策推送、诉求响应、融资对接等全流程服务于一体。企业问题“一键直达”,系统自动分派、限时办结。该平台自运行以来,已注册企业260家,累计办结各类诉求562项,综合办结率达98.7%,平均响应时间控制在4小时以内。  

同时,开州高新区围绕企业签约、入园、开工、投产和运行的全生命周期,分阶段提供精准服务,建设期推行“项目经理负责制”,为重点项目配备服务专员,提供全程代办服务,已助力13个重大项目实现“拿地即开工”。运营期组建70人的服务专员队伍,通过网格化包联,解决融资、用工等难题。  

“我们创新构建‘3+4+N’AI赋能企业服务新生态,打造‘企呼我为’‘政企互动’‘一企一策’三大核心场景。”区经济信息委相关负责人称,通过AI技术为企业画像,实现政策精准推送、诉求快速响应、沟通零距离互动,高频事项办理时间缩短50%以上。 

 “从签约到投产仅用3个多月,这就是‘开州速度’!”重庆市东森服饰有限公司负责人陈盛彪感慨地说。这背后,是开州高新区对企业服务的“全程护送”。  金融活水滴灌,赋能产业成长  

“没有金融助力,我们发展不可能这么快!”在佳意新材料科技(重庆)有限公司负责人刘道树眼里,如果没有1695万元融资支持,恐怕企业至今仍深陷泥潭。  

金融作为经济的血脉,开州倾力“舒筋活血”,引导金融要素向开州高新区集聚。今年以来,开州高新区融通各类资金58.4亿元,其中基础设施项目资金46.6亿元、企业信贷资金11.8亿元。  

乘着基准利率下调政策“东风”,开州促进金融机构让利实体经济,企业加权平均融资利率下降29个基点、降至3.82%,减轻了企业负担。  

“我们设立5亿元重庆浦里民生私募股权投资基金,正在搭建10亿元三峡后扶产业引导基金和10亿元合成生物基金。”区金融事务中心相关负责人表示,我区鼓励符合条件的企业发行“科创债”“绿色债”,探索资产证券化等融资模式,推动更多金融“活水”精准滴灌。  

产业梯度培育,经济加速腾飞金秋时节,开州喜摘12枚专精特新“工业果”,专精特新企业达到100家,跻身渝东北“第一方阵”。  

开州着力构建“创新型—专精特新—小巨人—单项冠军”的梯度培育体系,紧密对接市上“33618”现代制造业集群规划,优化升级本地“1234”现代制造业集群体系,拓宽工业企业成长路径。  

“我们建立优质中小企业梯度培育库,围绕创新能力等核心指标,对入库企业开展动态监测,精准掌握企业发展状况。”区发展改革委相关负责人称,我区对照各项硬性指标,对100余家企业实施靶向培育。  

落实“一企一策一人”服务专员制度,开州为146家企业配备服务专员,在技术创新、政策咨询等方面提供“保姆式”服务。全区培育市级创新型中小企业137家、专精特新企业100家、小巨人企业3家,培育数量在山区库区名列前茅。  创新驱动引领,激活一池春水  

8月29日,2024年度重庆市科学技术奖揭晓,重庆海通环保科技有限公司参与的“膜法工业废水深度处理关键技术及应用”荣获科技进步奖二等奖。  

这一荣誉,不仅是对该企业在膜技术领域持续创新的肯定,更见证了开州以科技创新引领高质量发展的雄心壮志。围绕“平台牵引、筛选建库、专班指导”的高新技术企业培育机制,开州出台支持科技创新若干财政金融政策,完善“众创空间-孵化器-产业园”全链条孵化育成体系,支持国家实验室、重大科技基础设施聚集,培育重点实验室、技术创新中心等高能级创新平台,全方位激发创新活力。  

“我们融入重庆市科技金融‘长江领航计划’,争取市级基金投资科技型企业。推广‘创新积分制’,用好科技创新再贷款政策。”区科技局相关负责人介绍,全区支持引进科技领军人才和高水平团队,建好用好人才工作室,优化科技创新运用奖励制度。  

近年来,开州已帮助13家企业争取中央预算内、超长期特别国债资金1.9亿余元,有力支持了企业技术创新和改造升级,涌现出了5G高速覆铜板、RO反渗透膜等重大新产品新技术20余项,成功培育1家上市企业、286家科技型企业、93家高新技术企业。  

 强化招商引资,汇聚发展动能  

9月24日,开州在长三角地区人员联系服务工作座谈会暨“双招双引”推介会在浙江省杭州市召开。围绕开州重点产业、重大项目,与会嘉宾甘当“红娘”,向不少客商抛出“绣球”。  

自开展“大抓招商工业强化年行动”以来,开州围绕“1234”现代制造业集群体系,重点围绕新一代电子信息技术、高端装备智能制造、食品及农产品加工和现代中药、先进材料、生物医药等六大产业链开展精准招商。  

“我们深化‘链长+团长’双负责制,在长三角、粤港澳等地开展专题推介,‘飞地园区’模式成功落地氦星光联等优质项目。”区招商投资局相关负责人称,开州拥有重庆乃至西部重要消费品工业和电子信息配套基础,在精密模具、注塑成型等关键环节积淀深厚,能为潮玩企业提供一站式、低成本、高效率解决方案。  

着眼这些优势,开州设立原创设计孵化中心,与四川美术学院等高校合作,培育原创力量,深度挖掘巴渝、三峡等特色文化IP,推动“潮玩+文旅”深度融合。  

今年以来,开州新引进重点项目82个,协议总投资438.6亿元,同比增长67.3%。成功引进高性能碳纤维智造、微风发电制绿氨等一批技术含量高、带动能力强的项目。  

勃勃帅乡,“新新”向荣。开州正以奋力拼搏的姿态、只争朝夕的状态、事成至上的生态、守正创新的势态,推动开州高新区在高质量发展道路上高歌猛进。

免责声明:本文为工业园网用户自行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用户观点,我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不良信息举报:service@cnrepar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