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安徽省发展改革委发布2025年省级亩均效益领跑经济开发区拟推荐名单公示,安徽黄山徽州经济开发区凭借扎实的改革成效与亮眼的发展数据,成为黄山市唯一入围的开发区。这是继2023—2024年连续斩获“全省亩均效益领跑区县”“省级亩均效益领跑开发区”后,该园区在“亩均论英雄”赛道上的再度强势入围,从“九山半水半分田”的资源桎梏中走出一条山区园区高质量发展的特色路径。
腾笼换鸟:从沉睡闲置到寸土生金,低效厂区变身效益高地
土地资源稀缺是山区开发区的先天短板。徽州经开区将低效用地处置作为“亩均论英雄”改革的突破口,依托在全市首创出台的《徽州区工业企业低效利用土地处置实施意见》,针对“用而未尽、建而未投、投而未达标”企业打出“6种路径+4种手段”组合拳——通过政府收储、技改提升等6大路径分类施策,辅以市场引导、行政推动等4种手段精准发力,实现“一企一专班、一企一方案”动态清零,赋予土地“二次生命”。
俯瞰浙大网新·徽州智能制造科创产业园,昔日亩均税收不足5万元的低效地块如今已实现了华丽蜕变。科创产业园项目总投资3.97亿元,建设14栋共12万余平方米标准化厂房,于2023年4月建成投入使用。目前已吸引了18家企业入驻,其中仅“四上”企业达7户,2025年1—9月实现营业收入3.57亿元、同比增长104.65%,亩均税收突破10万元。 截至2025年9月,园区通过处置低效企业盘活土地2000余亩,相当于再造3个中小型工业园区,龙头企业亩均税收更是突破百万元,刷新山区用地效益纪录。
永新重点项目建设现场。赵炜摄
招大引强:从粗放引进到精准遴选,“标准地”上结出“效益果”
在黄山永新新材料有限公司年产8万吨软包装材料智能工厂项目现场,2#、3#厂房车间基础开挖工程正在紧锣密鼓推进,这个总投资高达13.5亿元的项目,预计达产后年产值可突破20亿元,助力徽州区绿色软包装产业实现从传统“制造”向先进“智造”华丽转型。
紧扣“深化亩均效益评价,推动要素向优质项目集聚”的政策导向,徽州经开区从“粗放引进”转向“精准遴选”,用高质量项目撑起亩均效益“顶梁柱”。2025年新春伊始,便以“开局即决战、起步即冲刺”的姿态紧密推进82个重点项目建设,在供地与准入两端双向发力。
通过在供地端全面推行“标准地+承诺制”,把投资强度、亩均税收等核心指标前置,2024年以来新供的18宗486.33亩工业用地全部实现“事前定标准、事中强监管、事后严考核”,其中循环园区项目投资强度不低于350万元/亩、亩均税收不低于35万元/亩。在准入端创新“9+X”预审机制,由开发区牵头联合发改、生态环境分局等9个常设单位,搭配产业专家、金融机构组成评审组严格把关,仅2024年就否决高耗能、低效益项目3个。
2023年10月入驻科创产业园的黄山东欣科技电子有限公司正是“精准遴选”的成果,在2985平方米的车间内,其年产300万套新能源汽车整车电子控制系统相关产品零部件研发生产项目投产后,2025年9月产值就已突破5000万元,实现税收215万元,成为“小空间大效益”的鲜活例证。
俯瞰徽州经济开发区。
聚链成群:从传统制造到智绿融合,双轮驱动促进产业跃升
统筹推进科技创新和产业转型升级,不断做实做强做优实体经济,是徽州经开区提升亩均效益的核心逻辑。
在2025年新质生产力的发展浪潮中,徽州经开区以“数字赋能+绿色转型”加快重塑产业优势。全力推进“工业强区”发展战略,着力培育新型功能涂层材料、绿色软包装、高端装备制造等特色产业集群。加快数实融合,先后投资2700余万元打造的循环园区智能化管控平台,实现园内企业数据接入全覆盖,20余户企业完成数字化改造,25家企业获批“基础级智能工厂”,3家企业获批“先进级智能工厂”,园区先后获评“全省制造业数字化转型示范园区”“全国智慧化工园区(建设期)单位”等荣誉。
绿色发展同样走在前列。截至目前,累计完成71户次企业清洁生产审核,培育国家级绿色工厂5家、省级绿色工厂9家,总量全市第一;2024年完成全省首笔水排污权交易,为企业绿色转型开辟新路径。如今,以全市首个制造业单项冠军新远科技、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卓朴智能为代表的74家高新技术企业撑起园区效益骨架,新型功能涂层材料产业集群成功入选省级《培优育强县域制造业特色产业集群行动方案》新材料产业培育重点。1-9月,园区产值超亿元企业数量突破30户,产业集群的成本优势与竞争优势持续释放,成为亩均效益提升的核心引擎。
改革赋能:从被动响应到主动护航,“全生命周期服务”加速企业成长
项目落地快不快,服务是关键;亩均效益高不高,保障是基础。徽州经开区持续深化“服务能力提升年”行动,构建全生命周期服务体系,将项目建设拆解为5大阶段37项流程,实现“拿地即开工”常态化;落实惠企政策“免申即享”,2024年以来,先后兑现奖补资金近2000万元;设立“招投贷、募管服”中心,累计提供贷款超7亿元,“亩均英雄贷”投放41.49亿元。同时,“说‘不’提级管理”“办不成事”兜底服务机制加速实施,确保企业诉求100%闭环响应。年初黄山谷捷股份IPO冲刺阶段遇到用地规划难题,园区专班3天内完成协调,助力企业成为全市20年来首家A股上市企业,用“徽州效率”诠释了“服务就是生产力”。
体制机制改革同步加力推进,通过建立健全亩均效益评价体系,对园区内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和占地5亩以上规下企业实施亩均效益评价实行ABCD四类分级,将评价结果作为财政、金融、土地等资源要素配置的核心依据,2024年以来先后累计评定A类23户、B类27户、C类33户、D类2户。通过正向激励与反向倒逼,推动企业提质增效,这一改革成效入选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2024年度全国“亩均论英雄”改革典型案例,更被国务院工作简报摘编刊发。
从寸土寸金到寸土生金,从山区局限到领跑标杆,徽州经开区以实打实的举措破解了山区发展瓶颈。此次再获省级领跑入围殊荣,既是肯定更是动力。未来,徽州经开区将继续以亩均论英雄改革为笔,锚定“全国山区亩均效益示范标杆”目标,让小园区迸发大能量,在园区高质量发展的道路上续写寸土生金的新传奇。(胡行俊 庄昌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