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襄樊市:抢抓机遇争朝夕 园区冲刺千亿级(组图)
2012
11/02
08:39

与三峡工程“水火互济”的湖北华电襄阳发电有限公司,是华中乃至全国重要的火电基地

管委会书记陈志勇深入园区企业裕昌精细化学公司现场办公,该公司是襄阳精细化工领军企业,产品全部自营出口

泽东化工有限公司货场,该公司为襄阳规模最大的化工企业

雄伟的汉江崔家营航电枢纽工程,年发电达4亿千瓦时

三年实现产值百亿的“余家湖速度”令人咂舌,跻身全省百强乡镇第13位的“余家湖实力”令人惊叹。更让人难以置信的是,余家湖开发区成立至今,一直在租来的简朴院落里办公,管委会党委书记陈志勇的办公室,也只有区区12平方米。“先置业、再置家,一门心思搞建设。”只争朝夕的“余家湖精神”,带领这支敢打硬仗的队伍向千亿级开发区奋进。

【荣誉榜单】

2009年:襄樊市平安乡镇(街道)。2010年:全市工业经济先进单位。2011年:被省统计局授予全省百强乡镇荣誉称号第13位、全省138家开发区综合排名第25位,襄阳市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先进乡镇。2012年:湖北省卫生村,湖北省(襄阳)精细化工高新技术产业化基地。

产业巨变

三年实现百亿级 循环经济唱主角

2008年12月29日,余家湖办事处正式成立,实行与省级开发区襄城经济开发区两块牌子一套班子运作,此举标志着现代襄城“工业短板”的终结。

肩负襄城乃至襄阳产业革新的余家湖开发区,从此走上快车道。

2011年,余家湖开发区实现3年工业产值过百亿目标,由成立时的29亿元达到102亿元,落地企业达到62家,其中规模以上工业企业25家,总体贡献占襄城工业份额的70%。初步形成以火电厂和余家湖港为中心的能源物流产业,以泽东化工、精信催化剂为支撑的精细化工产业,以华新水泥、长城建材、固特基管桩为主导的建工建材产业。生物医药龙头企业兵装集团华中医药产业园项目,正在顺利推进。

开发区以发展循环经济产业链为特色,以节能减排为基本前提,以循环经济理念规划发展,构筑“资源→产品→再生资源”循环式工业共生体系,在开发区内实现资源“减量化、再利用、再循环”,实现生态效益最大化。用“延伸产业链,引进关联企业”策略,打造形成了4条循环经济产业链:

襄化机、品冠公司(提供化工企业生产机械)→精信催化剂(提供催化剂)→泽东公司(提供磷铵)→复合肥生产企业;襄阳发电公司(提供蒸汽)→进源公司→园区企业;襄阳发电公司(提供粉煤灰)→天健公司、华新水泥、华壁建材、长城星科建材、葛洲坝水泥;中铁纵横→金鹰轻轨。

目前,开发区内融入循环经济体系企业达到37家,占园区现有企业的70%以上。采用洁净生产技术、节能生产技术50多项;固体废弃物排放减少200多万吨,减少灰场用地近1000亩,仅华新水泥、长城星科等公司一年可消化粉煤灰100多万吨;废汽排放减少近5万吨,创造直接经济效益两亿多元,化解环境压力20%以上,创造就业岗位2000多个。

效能转变

强本固基促实干 服务企业出实招

起步晚、发展快、起点高,这是权威部门对余家湖开发区的总体评价。园区建设第一要务的共识,有赖铁的纪律保证。管委会从教育和约束管理干部入手,用“强本固基”工程为园区建设提供纪律保证和组织保证。

开发区建设之初,曾出现部分村民滋扰工地事件,管委会从管好干部入手强化对干部队伍的教育。“出现扰乱建设秩序的村,第一次给予村干部警告,第二次下岗、专职解决滋扰问题,发生第三次则就地免职。”新制度旨在遏制村组管理涣散局面,先后有两名村干部被处以下岗处罚。在一般干部约束管理上,管委会严格实行上班打卡制度和请假报批制度。

头脑风暴,也被及时引入干部教育机制,成为养成教育的成功模式。例行参加管委会会商的村委会干部,起初个个空手而来,后来人人准备发言提纲、踊跃建言献策,务虚会上,经济发展难题、基层安全隐患都被解决在萌芽状态。干部队伍风貌在集体学习实践中焕然一新,跑项目、跑现场成为自觉行动。

从招商引资到项目报批、再到建设投产,开发区实行一站式保姆式服务,项目落户在哪里,路网延伸到哪里,服务就延伸到哪里。“5+2”“白+黑”工作法,早在3年前就被余家湖管理团队叫响。园区建设头3年,创造了投资10亿元建成路网系统,42家企业快速入驻、36家企业当年投产的“余家湖效率”。泽东公司、固特基公司从签订协议到建成投产,用了不到8个月时间,凌晟药业落地投产只用了9个月。

为保障良好的生产经营环境,开发区整体推进“平安余家湖”工程,投资建设路网视频监控系统,治安巡逻车全天候在园区巡逻检查。

创富蝶变

产业襄阳新引擎 打包上市谋新篇

在跨越式发展之路上,余家湖开发区不断调整前行路径,谋得“余家湖效益”。

2008年第一稿制定的总体规划面积只有24.88平方公里,2009年修订规划增加保康磷化工业园,面积扩大到28平方公里。为确保在“十二五”期间保持快速发展势头,园区启动新一轮规划修编,面积扩展至50平方公里。

在保持速度的同时,余家湖开发区注重发展质量,根据“产业襄阳”规划与市场前景,适时推动转型升级。今年,市委、市政府正式将工业园定位转变为襄阳生物医药产业园,统筹引领全市生物医药产业发展。园区按照“一个龙头、六大支柱”战略布局,快速推进园区转位、产业转型、项目转轨、管理转制为目标的“四转行动”,坚持以产业转型为核心,有序推进项目转轨,蓄势开启园区转位。生物医药产业产值以现有的10.44亿元起步,到2015年达到100亿元,“十三五”末达到500亿元,力争于2025年建成千亿生物医药产业园。

结合园区定位,余家湖生物医药产业发展化学药、生物药、中药和保健品四大门类,注重产业链条构建,完善产业发展相关共性需求安排,着力孵化、生产、检测、包装和仓储物流体系构建,依托现有医药化工产业基础,拓展大宗医药中间体、原料药及化学药生产制造,构筑业内产业链条;积极引进生物药类企业,大力充实生物药基础,提升襄阳生物医药水平;充分利用本地道地药材,发展中成药,推动襄阳在中药现代化进程中占有一席之地;瞄准保健市场,大力发展保健品及高端保健医疗器械。

目前,管委会已与哈尔滨利民生物园、北京大兴生物产业园达成合作意向,通过信息互通、资源共享,实现全国联动、借势发展。在产学研层面,余家湖工业园已授权成为湖北文理学院实习基地、华中科技大学生物遗传工程系科研基地。广泛的产业合作,将促成更多优势项目落户余家湖。“力争再用5到8年时间,实现整体打包上市,把余家湖打造成襄阳的东湖高新和张江高科!”管委会党工委书记陈志勇介绍,补上工业短板、助力产业襄阳,建设襄南新城、推动襄阳发展,余家湖开发区自成立之时就被赋予拥有敢为人先的胆识与魄力。贯彻市委、市政府园区定位、承载“产业襄阳”的现实体现的余家湖开发区,终将建成襄城区乃至襄阳市产业发展新的引擎。

免责声明:本文为工业园网用户自行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用户观点,我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不良信息举报:service@cnrepark.com]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