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江津:三大工业园 奋力冲刺“千亿工业”(图)
2012
11/02
09:55

今年作为千亿工业决战年,已过去的前三季度,全区实现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551.2亿元,同比增长27.8%,其中德感、双福、珞璜三大工业园累计实现产值412.1亿元,占全区规模工业总量的74.8%,同比增长43.7%,对规模以上工业贡献率高达104.5%,拉动规模工业增长29.1个百分点。三大工业园成绩究竟如何,在接下来的最后一个季度如何向千亿目标冲刺?记者对此进行了打探,让读者一起为实现“千亿工业”目标加油。

 德感工业园

【数字点击】

前三季度,实现工业总产值199亿元,同比增幅64%;企业增加值63.7亿元,同比增65%, 54户规模企业实现工业总产值135.7亿元,增长29.3%,占全区规模总产值的24.6%。

【工作举措】

德感工业园立足园区特色优势,坚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紧紧围绕创建国家级装备制造业基地、国家粮油食品加工基地和重庆市重点临港物流基地三大目标定位,坚持特色引领,强力推进产业科学转型升级。

装备制造一直都是德感工业园最为核心的产业。今年以来,德感工业园围绕装备制造特色优势,重点打造内燃机、齿轮及齿轮箱、增压器、冶金装备四大产业链。同时着力企业做大做强,制定并兑现各级优惠政策,推动和支持重点企业快速发展,基本形成了“大产业——大企业——配套企业”的产业群体。

据介绍,园区先后细化并完善了相关指导、引导、扶持及调控政策近100项,多次编修相关产业规划,不仅推动了装备制造业规模梯次增长,同时实现了传统装备制造向海洋工程、核电风电、轨道交通等绿色制造方向转型升级。

通过科学引导催生出了一批广受青睐的“德感制造”:重庆潍柴发动机成为行业标杆;重齿牌齿轮箱成功应用到三峡船闸、核电风电、高铁轻轨甚至国产航母上;园区产涡轮增压器占据国内市场半壁江山……

此外,为不断增强装备制造品牌影响力,德感工业园还加大了本土产品品牌打造力度,构建起名优特产品申报绿色通道,促使近30个拳头产品成功跻身国家和市级品牌。

“科技是推进产业发展的最强驱动力。”德感工业园更是深谙这一道理:在装备制造业领域,唯有占领高端才能掌握行业的话语权,而要实现这一美好愿景,唯有不断地进行科研创新。今年6月,德感工业园获得的“国家绿色装备高新技术产业化基地”称号,是对它执着于科技创新的最好褒奖。

“自主创新是企业发展的不竭动力,特别是对技术要求相对较高的装备制造行业,自主创新显得尤为重要。”园区管委会主任冯在文介绍,为鼓励企业自主创新,园区对新创国家驰名商标、中国名牌产品、国家级技术中心、国家高新技术企业等均给予奖励支持。同时积极引导企业加大科研和技改投入,带动绿色装备设计、研发、制造与经营管理水平全面提升,实现从“制造”到“智造”的转变,从而提高产业核心竞争力。

截至目前,园区已成功创建国家级技术中心1个、市级技术中心5个、有效专利582件,其中发明专利64件、实用新型专利307件、外观设计专利211件。

【奋斗目标】

“在区委、区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我们有决心有信心努力克服要素、拆迁安置等诸多困难,明晰思路、落实举措、抢抓机遇、乘势而上,为决战‘千亿工业’再立新功。”冯在文表示,在今年接下来的时间里,德感工业园将强化经济运行调控,全力抓好园区产业项目特别是6大区级重点项目的开工建设,争取潍柴、益海、中粮等龙头企业跟上序时进度,保证重点骨干企业超过序时进度;同时抓大不放小,积极做好面上企业工作。同时加大考核力度,突出产值领导责任,把产值作为硬任务,层层传递压力、层层落实责任,加强与重点企业沟通、协调,力争实现全年目标任务。

双福新区

【数字点击】

前三季度,新入驻项目22个,协议引资达141.7亿元,完成工业总产值169.3亿元,同比增长50.9%,其中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完成工业总产值146.14亿元,同比增长36%。固定资产投资共完成64.6亿元,同比增长18.1%。

【工作举措】

“我们将工作目标细化,重点抓实抓好‘五大工程’建设,促进整体的快速发展。”据双福新区管委会主任李勇介绍,今年以来,双福新区在区委“一五七六”发展思路的引领下,分解任务,落实责任,严格考核,确保‘千斤重担人人挑,人人肩上有指标”,大力实施产业工程、强基工程、连线工程、民生工程、凝心工程等“五大工程”,始终保持着高昂的态势,全面推进新区向经济转型、城市转型、社会转型“三大转型”。

产业发展直接影响区域经济发展的速度,在“五大工程”中,“产业工程”显得尤为重要。

铁马汽车建成投产,群光电子一期建成并进入试生产;攀宝钢材市场首期20多万平方米市场已建成并开街……一个个项目的加快推进,一个个项目的建成投产,展现出双福新区产业发展的强劲势头。

如果说产业是一个区域的发展的“骨架”,那“强基工程”则是为其充实的“血肉”。

据了解,新区以完善城市功能为目标,科学有序推进新区基础设施建设,今年前3季度,新区基础设施建设完成投资10亿元。目前,福城二路二标段已建成通车;晋愉大岭湖公园一期、迎宾公园也建成对外开放。

与此同时,双福新区还精心打造津马大道、九江大道、福星大道、祥福大道等四大连线工程。目前,九江大道两侧晋愉·大岭湖项目、中交集团项目等进展顺利,为新区建设疏通了“筋脉”。

“20万平方米还房建成投用,福城中央商业街建成开街,重庆育才中学明年9月建成招生。双福新区还投入225万元新增7台公交车、新建8个内循环公交站点和1个大型停车场,双福污水处理厂建成运营……”一串串数据展现出越来越“幸福”的城市面貌。

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离不开干部群众干事创业的精气神。双福新区结合全区“五心教育”主题实践活动,大力实施凝心工程,坚持二级班子竞争上岗等制度、坚持每月集中学习制度,加强工作督查,培养机关干部责任意识和团队意识,营造出一股永不服输的狠劲、闯劲,用广大干部群众干事创业的精气神推动产业发展,解决发展难题,促进民生改善。

【奋斗目标】

“在接下来的两个月里,双福新区将紧紧围绕区委‘一五七六’发展思路,努力争当全区经济发展排头兵。”李勇表示,双福新区将进一步完善周六工作制、项目秘书制、部门月考评述职制、重点项目督查制等制度,攻坚克难、求真务实,努力把双福新区建设成为江津先进制造业及高新技术产业的聚集区、商贸流通产业重要的功能区、重庆主城近郊最大的休闲旅游度假区和城市高品质人群的集中居住区。

  珞璜工业园

【数字点击】

前三季度,完成工业总产值150.1亿元,同比增长73.6%,占全年目标任务的75.1%,其中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130.6亿元,同比增长79.4%,实现增长100%以上规上企业有20家,占全年目标任务的72.6%。新增规上企业11家,总数达61家。

【工作举措】

珞璜工业园今年能实现规模以上企业工业总产值79.4%的增长速度,主要是园区企业自身的发展,也在于园区不断加强对企业服务,加快推进签约企业落地投产,不断强化招商引资的结果。

据珞璜工业园管委会主任何文武介绍,前三季度,重庆东亚物流发展有限公司、机电控股(集团)公司机电产业园、中国西部服装产业城、伟星新型建筑材料、起重机械设备生产线等14个项目在珞璜工业园集体开工建设,使新增规上企业户数同比增速达到82.6%。

在加快项目落地的同时,珞璜工业园充分发挥空间、口岸和交通区位优势,紧紧围绕高档包装纸、汽摩零部件、新型材料、装备制造等传统优势产业招商的同时,积极推进三产、物流等配套产业的招商。

2011年至今,珞璜园区共新引进项目85个,其中协议引资1亿元以上的项目就有29个。珞璜工业园今年突破性的引进9个10亿元以上的项目,协议引资近280亿元,实际到位资金83.5亿元。

重庆机电控股(集团)公司机电产业园项目就是珞璜工业园今年引进的最大招商项目。记者从珞璜工业园管委会了解到,重庆机电集团是市属国有重点企业,此次签约入驻江津的机电产业园将布局该集团下属5家企业,规划总投资约43.2亿元,涵盖水力发电机组制造、精密机床齿轮和精密工具生产等5大项目,涉及电力设备、数控机床、汽车零部件3大产业,“十二五”期间全部建成投产后可实现年产值约86亿元。

“今年物流项目的引进,也是园区的一大亮点。”据了解,9月25日重庆东亚物流发展有限公司与珞璜工业园签约,东亚物流将投资42亿元在珞璜工业园用地1000亩建设重庆南部公路运输基地项目,此次物流项目的引进将实现珞璜工业园大工业配套产业在重庆二环周边密集布局,实现珞璜工业园水路、公路、铁路在同一区域内无缝转换。

【奋斗目标】

“珞璜工业园区位优越,综合条件较好,是江津未来工业发展的主战场和桥头堡。”何文武表示,珞璜园区将继续发扬“只争朝夕,埋头苦干,勇争一流”的园区精神,切实增强忧患意识、机遇意识,责任意识,发展意识,团结和带领广大员工,求真务实,真抓实干,通过狠抓招商引资、优化产业结构、完善功能配套、增强自我发展能力,为打造千亿级工业园区而飞速前进,努力开创园区事业发展新局面。

免责声明:本文为工业园网用户自行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用户观点,我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不良信息举报:service@cnrepark.com]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