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青岛开发区:把民生做成"软实力"
2013
08/31
10:44

中国经济网青岛8月30日讯(记者刘成)通过高质量的学前到高中的教育体系留住孩子,进而留住人才,再引来老人落户,使人才的全家在此团聚。通过高质量的养老、医疗、居住、环境,让整个家庭在这里幸福的生活。青岛开发区通过做强做好教育、医疗、养老、居住这些重要的民生工程,打造出独特的吸引人才的“软实力”。目前,青岛开发区人才的流动率,从全国平均的30%降到10%,这种“软实力”功不可没。

推荐阅读:2013上半年青岛开发区实现蓝色经济增加值170亿

没有名学校、没有大医院,曾一度是由大农村发展起来的青岛开发区的软肋。这软肋在一定程度上,制约着不少人才尤其是高层次人才“凤凰落枝头”。近年来,青岛开发区工委管委在出台各种政策、采取各种措施积极吸引人才的同时,充分认识到这些民生工程对社会经济发展,尤其是吸引人才的重要性,提出了不单要做这些民生工程,更要力争一流的理念。由此,一批高质量的民生工程开始崛起,并迅速改变着青岛开发区的社会基础。

打造一流的教育体系

“我能扎根青岛开发区,孩子至少起了50%的作用。”

李青松原是美国加州大学研究高分子材料的博士,2009年他来到青岛开发区创业,研发了可应用于生物医药、高级涂料、光学仪器的纳米新材料。创业之初,他只带回了孩子,夫人还留在美国,主要想法就是看孩子在这边上学能否适应,不适应还得再回去。让他意想不到的是,孩子所进的学校——青岛开发区实验初级中学,无论是学校环境还是教育质量,都可与美国的同类学校相媲美,从头开始学中文的孩子非常喜欢这所学校,学习成绩迅速提高,第二学期便排到了学校的中游水平,现在已进入全年级前20名。2011年,李青松放心地将夫人接到了青岛开发区定居,一家人在此团聚。明年,他的母亲和弟弟也将来开发区定居。

5月27日,记者来到青岛开发区实验初级中学采访,发现这所投资1.5亿元建设的学校,硬件确属全国一流,室内游泳馆、室内羽毛球场、图书馆、绘画室、音乐室、计算机室等等一应俱全。一流的硬件配套的是一流的“软件”:校长是在全省招聘的全国名校长,学校50%的老师获得过区级以上各种奖励。走进这个学校,令记者吃惊的是其素质教育的累累硕果:植物栽培实验室里,是学生们栽培的各种植物;走廊上,贴满了学生们的绘画、书法等颇具艺术基础的作品……校长李素香告诉记者,学校实行的是模块化教学,一半时间学习教学大纲里的课程,一半时间学习特色课程,学校为学生开设了信息技术类、艺术修养类、科学素养类等7大类38门特色课程,包括机器人、影视制作、网站建设、中学小记者、陶艺、游泳、化学探究实验、数学博览、原汁英语等形式多样的课程,使学生素质得到全面提高,目前全校1500名学生中,有1000人次获得区级以上不同形式的奖励,95名学生获得国家发明专利证书。学生的学习成绩也在青岛开发区名列前茅。

为打造更多的一流名校,青岛开发区舍得下本钱、投巨资。今年3月份,他们又与北京为明教育集团签订了合作办学协议,计划总投资4亿元,建设集幼儿园、小学、初中、高中为一体的15年一贯制寄宿学校,设计在校生规模4260人,教师353名,这其中青岛开发区财政、西海岸职教集团将投资3.45亿元。之所以下这么大本钱,源于北京为明教育集团是国内最具影响力的教育机构之一,他们与美国、英国、加拿大、新加坡、韩国等10多个国家20多所院校、教育机构,建立了长期稳定的国际教育合作关系,国际化办学已成为这个集团办学的战略方向。而青岛开发区需要的正是这样先进的教育模式,以此为引进更多国际化高端人才奠定基础。

打造一流的医疗体系

“我们医院已成为青岛开发区招商引资考察环境的必来之地,很多外资企业最终拍板落户开发区,与我们的医疗条件有直接关系。”青岛大学医学院附属医院副校长孙运波现在专门负责黄岛分院事务,经常接待投资商前来考察,感触良多。

青医附院黄岛分院是一座全新的三级甲等医院,建筑面积21万平方米,设计床位1500张。12亿元的总投资中,青岛开发区财政投入高达9亿元,青医附院的3亿贷款投资政府给予贴息。如此巨大的投入,可见青岛开发区对建立一流医疗体系的重视。

走进青医附院黄岛分院,宽敞的大厅、宽阔的走廊、明亮的诊室、精致的装修,让人仿佛走进了五星级酒店。“我们医院的医疗设备配备档次达到了北京301医院的水平,”孙云波告诉记者,这里还有几台青岛市区的大医院都没有的尖端设备。

硬件强,软件也不含糊,作为青岛市最好的医院,青医附院在黄岛分院竣工三年前,就在全国范围内招聘优秀的医学院毕业生,由青医附院的骨干医生言传身教,提前培养;科主任、护士长等业务骨干,也都是从青医附院总部调过来,其他名医,也和青医附院在青岛市区的两个院区一样,每三个月轮换坐诊,这些措施让黄岛分院具备了较高的医疗水准。黄岛分院由此成为青岛市又一座名医院,不单青岛西海岸的居民首选在此就医,青岛市区乃至山东省内的患者,也开始向这个医院汇聚。

在建设一流医院的同时,青岛开发区又投入2000余万元,打造了达到全国领先水平的120急救中心,增配了7辆负压救护车和1辆全地形越野手术型救护车,所有增配车辆均装备DV视频实时无线传输系统和心电监护图像无线传输系统,成为继上海之后达到这种配置的第二座城市。“这种救护车可以与医院抢救室现场视频,当遇到心脑血管等需紧急救治的病人时,一方面抢救室可以通过视频现场指导救护车上的抢救,一方面了解了患者病情,送到抢救室可以马上实施手术抢救,能够赢得更多的抢救时间。”孙云波对记者说。

打造一流的生活环境

住的舒心、环境清新、老有所学、壮有所选,青岛开发区打造的生活环境,可以用这四句话来形容。

住的舒心首先要能住得起。青岛开发区建起了限价房、经济适用房、公共租赁住房、人才公寓等不同层次的保障性住房体系,其新建保障房的比例竟达到了50%之多,这为众多的外来人才解决了居住贵的问题。记者在其基本完工的“智岛公寓”看到,他们建设的1753套人才公寓,都配备了精装修、家具和基本的生活用具,引进的人才拎包入住即可。

环境清新体现在整个城区环境上。沿着青岛开发区南部滨海地带漫步,数十公里长的滨海公园、占地上千亩的湿地公园、数公里长的海滨浴场,让人心旷神怡。而城区内随处可见的街心花园、道路两旁宽阔的绿化带,也为百姓提供了散步、休憩的清新场所。

老有所学体现在为老年人的服务上。青岛开发区形成了区有老年大学、街道有老年大学分校、社区有老年学校的三级老年教育网络,其社区老年学校已达120所之多。为便利老年人就近上学,青岛开发区老年大学在南城区和北城区设立了两个校区。5月27日,记者走进南校区看到,这所建筑面积达6100余平方米的老年大学,教学设备非常齐全,多媒体、微机、钢琴、电子琴、古筝、电子屏幕等摆在不同的教室里,每个教室都有数十名老人在上课。“我们学校有书画艺术、舞蹈艺术、音乐戏曲、体育保健和实用技术等5个教学系、38个专业,共有132个教学班,教师51人、编班学员有4300多人。”青岛开发区老年大学校长宋锡久向记者介绍道。

壮有所选体现在满足青年和中年人对健身运动的需求上。青岛开发区开创了一种新模式:对学校的体育设施进行高等级配置,把体育区和教学区有机地分离开,白天学校使用,学生放学后向社会开放。青岛开发区实验初级中学的体育设施就是这样的使用模式,校长李素香告诉记者,他们学校的室内游泳馆、羽毛球馆、露天的灯光篮球场、体育场,每天放学后都会向社会开放,而且收费很低,每天都会有数百名体育爱好者前来运动健身。据悉,青岛开发区目前所有的基础教育学校,都开始按照这样的模式建设。这一方面提高了学校的配置档次,一方面让全社会都能使用这些优质资源,在避免闲置浪费的同时,让其成为一流生活环境的重要组成。

免责声明:本文为工业园网用户自行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用户观点,我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不良信息举报:service@cnrepark.com]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