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天津滨海新区发展招商引资 新增科技型企业161家
2013
11/21
13:06

2012年初,我主持天津滨海新区汉沽地区全面工作。古人讲“为官一任,造福一方”,既然市、区委安排我到汉沽这个历史悠久、文化灿烂、人杰地灵、发展潜力很大的地方工作和生活,我就必须接过汉沽改革发展的接力棒,开创汉沽地区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和党建各项工作新局面,以实实在在的政绩回报30万汉沽儿女的期盼和信任。对我这个在区县摸爬滚打七八年的人来说,仍然是个巨大考验,不能有半点闪失和丝毫懈怠。

推荐阅读:天津滨海高新区“沣文科技产业园”项目正式启动

滨海新区是国家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肩负着努力争当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排头兵的历史使命。汉沽地区作为滨海新区的南北两翼之一,先行先试、争当排头、义不容辞、责无旁贷。汉沽因汉朝曹操修建汉水小盐河而得名,有1800多年的历史,有441平方公里的土地,有28公里长的海岸线,有茶淀葡萄、杨家泊水产、大田温泉等特色鲜明、优势突出的自然资源,有津秦高铁、环渤海高速、万吨渔港码头的便利交通,是中国刻字版画之乡、中国玫瑰香葡萄之乡、中国海盐之乡。但汉沽地区远离京津,基础薄弱,大项目好项目少,先进的支柱产业还没有成形,人民群众的生活还不是很富裕。

我与汉沽地区党工委、管委会党政两套班子团结一致向前看,经过深入调查实际情况、反复研究优势条件和不利因素、充分酝酿思路招法,果断作出汉沽处在经济发展转型期、社会管理创新期、干部成长考验期、创业发展关键期“四个时期”的判断,及时确立并坚持一手抓经济、一手抓党建两点论,制定并坚持季度考核奖勤不罚懒原则,谋定并坚持“一大十小”总目标总要求,强力推动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和党的建设等各项工作整体上水平。“一大”就是各部委办局和街镇拿出一至两项核心职能集中精力打造成全区、全市乃至全国本行业、本领域中单项排头兵的大战略,以各单位点上的突破带动全区域面上的提升。“十小”,就是“十小行动”,即经济翻番行动、梧桐树行动、抱孩子行动、创业增收行动、健康楼市行动、驰名商标行动、美丽汉沽行动、文化传承行动、重塑党群关系行动、自豪汉沽行动,成立了以局级领导为执行长的10个行动组,把总体发展目标细化为量化指标和进程节点,抓纲带目,引领全局。

在“一大十小”的总目标总要求的指引下,汉沽党工委、管委会团结带领各职能部门卧薪尝胆、殚精竭虑,全力以赴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先后确定了263个单项排头兵,其中国家级项目31个、市级项目153个。截至目前,共完成156个排头兵项目,其中15个国家级项目、61个市级项目。到滨海新区新一轮管理体制改革前,汉沽地区经济社会保持了强劲的发展态势,国内地区生产总值和地方一般预算收入等主要经济指标增速都高于新区平均水平;社会管理创新的“寨上做法”得到中央和市区领导的肯定;党建工作“民推党选”和“挂牌办公”做法得到了广大党员群众的支持拥护;保持两年非正常进京“双零访”的好成绩。

一、以经济翻番诠释汉沽经济发展之路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经济实力影响区域地位。汉沽地区当前的一切问题都要靠发展来解决,面临的所有困难都跟钱少有关联。新区成立之初,对汉沽的定位是以社会管理为主,没有赋予发展经济的职能,经济基础薄弱,发展速度偏缓。从经济总量上看,我们只占新区的1.5%,在全市原有的18个区县中也排在最后一名;从发展速度上看,一些经济指标增幅明显低于新区平均值;财政每月刚性支出1亿元用于支付1万名财政供养人员工资,还要改善人民生产生活条件;300多名处级干部中有不少人存在依赖新区的“等靠要”思想。在这种状况下,我们实事求是地响亮提出扭住经济发展不放松,牢固树立“靠谁都不如靠自己,谁有都不如自己有”的思想,经过深入的研究,创造性地提出了经济翻番行动、抱孩子行动、梧桐树行动、创业增收行动、健康楼市行动、驰名商标行动等推动经济翻番发展赶超发展的六大举措,制定了2013年内联引资、实现利用外资、新增市场主体企业数、新增规模企业数、新增科技型中小企业数和各街镇及经济主管部门协税护税六项指标力争翻番,到2016年国内地区生产总值和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比2010年实现翻番的目标,力争在2年内摆脱全市最后的穷帽子。经过两年努力,汉沽地区经济基本实现了翻番发展,与2012年初相比,国内地区生产总值增幅从13.6%到19.3%,实际利用外资从下降12.5%到增长86.5%,内联引资从增长30.4%到增长245%,地方一般预算收入从下降51.2%到增长51.3%,企业数从2353家增加到2893家,企业总数净增23%,科技型中小企业增长200%,从总量、质量和增速都有了大幅增长。

1.明确汉沽产业定位。一个地区的产业结构和功能定位,是区域产业发展和城市建设总体规划的框架基础,关系着区域发展的导向与前景,事关合理界定不同街镇和产业园区的职能分工,事关科学规划产业发展的方向、潜在规模和空间布局。新区改革初期,汉沽的产业结构仍以传统的化工、冶炼为主,产业层级比较低,经济效益不够高,与市、区委对汉沽旅游休闲、生态宜居的功能定位也是不相符的,区域经济发展的瓶颈日益突出。通过深入调研和反复研究,我们围绕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明确了汉沽地区城市定位和主导产业发展思路,努力建设成为“国家海洋循环经济产业大区,京津冀沿海旅游宜居盐城”。做大做强海洋实体经济,重点发展新能源新材料产业、精细化工产业、海洋产业、文化旅游产业、教育养老产业和精致农业六大主导产业,提升现有产业能级,实现“以城聚产、以产兴城、产城联动、融合发展、建成滨海副中心”的目标。

2.坚持招大商选大资。招商选资、抱“大孩子、好孩子”,是依靠自身积累滚雪球发展更快更好的捷径,招来的项目是实现发展目标的载体,也是实现区域发展战略的抓手和保障。项目的数量和质量决定着一个地方的发展水平,是衡量城市竞争力的重要标志。一个地区如果拥有众多优良企业,它不仅是这个地区的一张“闪亮名片”,更充分展示了一个区域的品味形象。而汉沽企业数量少、规模小、发展质量不高,缺少产业高端技术和人才,缺乏引领和带动整个城市创新能力、发展水平不断提高的诸多要素。为此,我们深入实施抱孩子行动,紧紧抓住招商选资这一关键,坚持领导招商、专业招商、全民招商的统筹立体招商格局,制定《汉沽驻外埠招商机构开展招商引资工作的办法》,充分发挥8个驻外招商局的主力军作用,先后派驻100余人的驻外招商队伍,瞄准世界500强、国内500强、行业百强以及国字头企业,精心策划和组织大型招商活动,着力引进大项目好项目。充分借助京津两市签署战略合作协议的重大契机,进一步创新思路,在深耕首都资源上出新招出实招,制定《关于借重首都资源促进汉沽发展的实施方案》,成立了驻北京招商二局,筹划成立北京商会,提出了各部门各街镇至少都要有一名驻京人员,都要有一名领导干部分管借重首都资源这项工作,2013年至少达到“进得了部委门,请得来部委人”,2014年达到“区情进部委,项目落汉沽”的目标任务。近两年来,汉沽地区共落位企业221家,完成招商选资105亿元,其中天津中聚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锂离子电池及电动车总成、天津市锦联融资租赁有限公司、天津浩瑞钢结构有限公司等15家亿元以上企业,135家千万元以上企业落位汉沽;在谈企业200家,其中亿元以上企业55家;储备企业261家,总投资超千亿元,涉及旅游、健康、高新技术、新能源和先进制造等多个业态,为汉沽地区发展积累了大量资源。

3.加快项目建设步伐。九层之台,起于累土。谈发展,就是要从谋划好、建设好一个个具体的项目开始。从签合同到开工、达产还有很长的距离。通过每一个项目的开工建设、竣工投产、续建达产,一点点地集聚起汉沽赶超发展的正能量。我们在以往工作的基础上,牢固树立抓项目就是抓发展后劲的理念,紧紧咬定项目不放松,不断健全领导包项目制度,帮助协调解决项目建设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对重点项目采取保姆式服务。局级领导带队深入项目现场、基层一线现场办公,打造绿色通道,理顺审批程序,解决制约项目顺利推进的瓶颈问题,确保一商友谊购物广场、北新建材、三一重工等一批大项目好项目实现早竣工、早投产、早见效。完善项目督查体制,坚持常委会每月听取大项目进展情况汇报、每半个月专题研究一次招商选资问题的机制,并对项目建设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进行不定期走访、督查,大大提高了在谈项目的签约率和开工率。近两年来,共落位5000万元以上产业项目76项,累计完成投资52亿元,开工项目49项,竣工项目15项。37项区县重大建设项目累计完成投资14亿元,投资率达56%,开工率达100%;项目竣工25项,竣工率达68%。新区重点产业项目共计41项,累计完成投资62.3亿元,投资率达46.8%;项目开工25项,开工率达61%;竣工9项,竣工率达22%。

4.做大做强街镇实力。街镇是党在基层工作的桥头堡,是促进社会安定团结、保障人民安居乐业的基础。街镇经济,以楼宇经济、工业园区、小城镇等形式为载体,通过发展特色经济和支柱产业、发挥基层优势和资源优势、培育骨干企业和经济增长点,在促进地区经济增长和社会全面进步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我们大力推动强街强镇,一手抓增强街镇经济实力,一手抓提高街镇政治地位,着力将街镇建设成汉沽经济发展的新增长点。按照“一街一特色、一镇一品牌”的思路,充分挖掘街镇实力和区域特色,充实街镇招商队伍,完善招商保障举措,开展以街镇为主体的招商工作,以寨上街为主体成立驻福建招商局,积极发展街镇园区经济、商贸经济、社区经济、旅游经济、创意经济等特色经济。积极探索改革街镇管理结构,下放职权、下放职能、下放机构,对新区下放的200余项行政审批事项进行详细整理,制定了《关于个体工商户和零散税收委托街道代征协管工作试行办法》,在税务、规划、审批等方面有针对性地进行放权,有效扭转街镇“责重权小”的尴尬局面,让街镇“有权办事”,实现“责权利一致”。以社区平台建设为载体,提升公共服务能力,提升街镇基层管理组织服务水平,新建寨上街、汉沽街、河西街3个社区服务中心和铁坨里等11个社区服务站,成立3个社会组织联合会,着力推行管理服务重心下移。近两年来,汉沽各个街镇共建成楼宇经济载体8个,进驻企业89家,注册资金达6.58亿元;累计实现财政收入8689万元,占区域本级一般预算收入的10%,大大提升了街镇财力、对区域经济的发展起到了推动作用。

5.深化载体建设。载体是企业落地生根开花结果的土壤,是干事创业的基础和前提。政府对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核心作用,就是树立强烈的“搭台”意识,用心搭建好“舞台”,让企业尽情“唱大戏”。而这也正是汉沽发展瓶颈之所在。汉沽原有茶淀工业园区的行政管理权在2011年移交至开发区管委会,滨海物流加工区、IT产业园区由于融资等问题基础设施开发建设不完善,杨家泊等镇级工业园区承载能力有限。鉴于此,我们在深入研究汉沽资源特色和城市定位的基础上,认真谋划新的增长点,实施了梧桐树行动,在推动原有的滨海物流加工区等园区建设的同时,规划启动了茶淀农业休闲度假区、大神堂渔业风情度假区、蓟运河沿岸、杨家泊水产科技园区、汉沽新城五个区域的开发建设,成立了五个指挥部,明确了总体思路和建设节点,集中精力把五个重点区域建设成汉沽翻番发展赶超发展的五个平台和引擎,打造现代、靓丽、可见并且经得起历史检验的城市新亮点。截至今年9月,五个指挥部确定了总体建设思路、工作人员、体制机制以及平台公司,初步形成了总体规划方案,正在按照时间节点顺利推进;滨海物流加工区南区等产业区的基础设施建设不断提速;滨海北站建设完工并投入试运营;汉滨公司投融资平台加快发展,近两年来累计完成融资44.66亿元,保障了建设资金良性循环。

6.加快推动科技型中小企业。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科技型中小企业作为一个最具创新活力和能力的企业群体,主要分布在高新技术产业以及传统产业中技术含量较高的产业链环节,是低投入、低消耗、低污染、高产出的新兴产业,是就业人员层次高、消费高、带动性强的高端产业,承担着推动区域自主创新生力军的重要作用。汉沽科技型中小企业数量少、规模小、质量低、财政贡献率低,还没有真正的上市公司。面对这样的现状,我们开动脑筋、全力以赴、千方百计发挥周边功能区域大企业多、大项目多、科技含量高、配套需求大的区位优势,发挥临近北京、天津、唐山等大城市科技企业集中的区位优势,坚持一手抓大项目好项目、一手抓科技型中小企业发展,制定了《关于印发汉沽进一步加快发展科技型中小企业和民营经济十条措施的通知》,精心打造载体服务平台、资金服务平台、技术服务平台、招商服务平台、人才服务平台等“五个服务平台”,每年安排1亿元(含民营经济专项资金)规模的专项资金,支持科技型中小企业和民营企业发展,切实增强区域内生动力,努力实现2013年新增科技型中小企业200家,同比增长100%;新增“小巨人”企业10家,同比增长67%;到2015年累计新增科技型中小企业550家,新增“小巨人”企业30家的目标。截至今年9月,新增科技型中小企业161家,新增“小巨人”企业6家,较2012年全年新增科技型中小企业100家相比,同比增长61%,培育提升天津大田包装容器有限公司等行业龙头企业,提高了汉沽的知名度。

近两年来,汉沽现代产业体系初步确定,经济发展速度不断加快,大项目好项目源源不断,对新区发展贡献率持续增加。这充分证明了我们制定的“一大十小”发展战略是正确的,发展举措是行之有效的。在滨海新区高速发展的明天,汉沽区域各生产要素还将迸发出更大的发展潜力,在推进滨海新区开发开放的历史进程中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作出更大的贡献。 

免责声明:本文为工业园网用户自行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用户观点,我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不良信息举报:service@cnrepark.com]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