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底特律破产启示:新型城镇化要避免地产泡沫化产业新城
2013
12/04
12:56

中共中央政治局12月3日召开会议,分析研究2014年经济工作,听取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情况汇报。会议提出要走新型城镇化道路,并表示将于2014年出台实施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

近期,中央又重提城镇化规划,意味着城镇化规划的方案或已基本成型。这也就意味着,如果城镇化规划方案出台,将带来众多的市场机遇和机会。

几乎同时,据《华尔街日报》消息称,美国联邦破产法官斯蒂芬•罗兹做出裁决: 底特律市符合联邦破产法第9章的相关规定,符合申请破产保护的资格。这意味着底特律于今年7月提交的破产保护申请正式得到通过,成为美国历史上规模最大的破产城市,负债超过180亿美元。

一方面是城镇化规划的方案或已基本成型即将出台,另外一方面,底特律的破产保护申请正式得到通过,成为美国历史上规模最大的破产城市,底特律的城镇化从曾经的辉煌走向了落魄。这么鲜明的对比给予我们那些启示呢?

我们首先看一下当前在城镇化大趋势的市场背景下,中国各地城市或城镇的发展动作。

近两年,在城市化、城镇化大背景下,各地早已有所行动。各地热衷于新区、新城的报批,一些新区、城市副中心规划大批量出台,各城市的“并区”动作也频频出现,不少县级行政单位欲升级为“县级市”,预计在这样的行政区划调整的市场背景下,未来将会有大规模新城涌现,以此推动新型城镇化建设。

在这样的市场背景下,大量楼市供应随之来临,尤其是三四线城市,在缺乏产业导入与支撑的前提下,不少城市出台新的产业发展规划,以此为基础开发产业新城。但是,实际操作上中小城市尤其是三四线城市更多的只是以产业新城为名直接进行房地产市场开发“造城”,“加快”所谓城镇化进程。这样,“被城镇化”导致市场供应没有办法顺利去化,或者卖出去的房子由于配套不全等原因没有人居住成为“空城”。“被城镇化”与“空城”导致三四线城市面临比较大的市场风险,缺乏产业与配套的“被城镇化”势必也会助推这些城市面临崩盘的风险,这是值得我们思考和面临处理的问题。

此前,李克强总理也强调,推进城镇化,核心是人的城镇化,关键是提高城镇化质量,目的是造福百姓和富裕农民。要走集约、节能、生态的新路子,着力提高内在承载力,不能人为“造城”,要实现产业发展和城镇建设融合,让农民工逐步融入城镇。要为农业现代化创造条件、提供市场,实现新型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相辅相成。

那么,如何尽量避免新型城镇化过程中“空城”这样的问题?新型城镇化过程中如何防止产业新城泛滥?中国城镇化道路如何避免底特律的覆辙?

同策咨询研究部总监张宏伟认为,可以从调整与改革地方政府业绩评价指标,稳定宏观经济发展预期避免炒房的市场基础环境,产业先行切实做到“产城融合”等诸多方面考虑。

首先,调整与改革地方政府业绩评价指标,弱化GDP等传统的粗放型经济导向的指标,强化一些新型的集约型的经济评价指标,比如,当地居民的幸福指数;比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比如,当地居民的收入增长与GDP增长的比率、当地居民的收入增长与财政收入增长的比率等等这些真正造福百姓、为人民谋福祉的指标。通过评价指标的调整,避免一届政府任期内通过规划、房地产等短期内刺激动作做出政绩,而不顾城市、资本、产业与人口的协调发展。

当前来讲,官方已明确表态,未来地方政府业绩不再以GDP为唯一的指标,这说明,在经济结构改革的市场背景下,政府职能正在逐渐转变,这样,有利于改变当前以GDP为核心的传统的粗放型经济发展方式,逐步转向集约型的发展。

其次,从调控角度而言,通过长效调控机制稳定宏观经济发展预期是避免炒房的基础,减少宏观经济对于地产的依赖。我们在进行楼市调控,我们说控制房产暴利,我们不仅仅要从房地产行业内部了解怎么调整和进行,更要关注由于宏观经济周期的变化导致房地产行业出现大起大落的现象,防止在这样的市场环境下导致楼盘价格大幅上涨而出现的利润增长过快的现象。只有形成了相对稳定宏观经济发展预期和房地产市场发展环境,这样才会避免宏观经济对于地产的过分依赖,避免房地产投机与炒房市场行为,防止房地产市场投资过热而出现的“空城”现象。

第三,房地产不再依靠“政策市”这条路来刺激区域规划与房地产市场开发,而是根据区域产业布局需求,使城市、资本、产业与人口的协调发展,以“市场”为主导力量,充分发挥市场对于资源配置的决定性作用,逐步进行城镇化的过程。

十八大报告提出,在发展平衡性、协调性、可持续性明显增强的基础上,2020年实现国内生产总值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二0 一0 年翻一番;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道路,推动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工业化和城镇化良性互动、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相互协调,促进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十八大报告中“新四化”(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的“同步”发展,意味着未来农民转市民过程中,会更加注重城市、资本、产业与人口的协调发展,同时在产业结构升级与调整过程中实现新型城镇化,这样,使产业新城的发展没有“水分”,避免未来在城镇化过程中出现“空城”、“被城镇化”。

第四、新型城镇化过程中,建立城乡统一建设用地市场,发展产业新城,要产业先行,切实做到“产城融合”。

众所周知,产业新城是指以一种或多种产业为主导工业园或产业园的形式上建立起来的相对独立的新城镇,一般和大都市距离稍远。

同策咨询研究部总监张宏伟认为,产业新城的发展要建立在自身区域经济、特色产业的基础之上,在新型城镇化过程中,建立城乡统一建设用地市场的市场背景下,首先要产业先行,在产业发展基础上,再逐步推进产业新城,从而使实现城镇化。一方面,产业先行导致的产业的聚集必然带来土地城镇化,这样有利于破除城乡二元化的土地市场,此时,地方政府自然会拿出更多的地来为城市运行、城市发展、为城市的人口服务。另外一方面,从产业新城发展的角度来讲,产业新城的发展过程就是高端要素的集聚过程,需要投入资金、高端规划、科学招商,进而实现了工业化与城市化的快速推进。产业新城建设的成功要求开发主体的专业化开发能力作为保障,从而实现前瞻性的规划、高水平开发、持续性发展。

当前,国家发改委公布了《全国资源型城市可持续发展规划(2013-2020年)》。规划显示,我国67个城市由于自然资源趋于枯竭,经济发展滞后,民生问题突出,生态环境压力大,被列为衰退型城市,从分布来看,这些“资源枯竭型城市”名单大多数位于东北或西部,围绕一种或两种独特资源而建,并在数十年开发后面临资源殆尽。在这样的市场背景下,极有可能面临底特律的市场命运。和底特律唯一的不同在于,中央政府在提供支撑,仍然在出台新型城镇化的规划方案,应着力破除衰退型城市内部二元结构,化解历史遗留问题,积极推进棚户区改造,加快废弃矿坑、沉陷区等地质灾害隐患综合治理。

因此,产业新城的发展不能一味建立在资源基础之上,要实现产城融合的发展,就要有持续的特色的产业发展定位,必须建立在实体产业的基础之上。

此外,产业新城作为产业发展的载体,仅仅靠园区发展产业很难做好,因为缺乏居住、生活等配套。如果说仅仅搞城市化,只是做房地产市场开发建一些住宅来吸引人住,在没有产业支撑的市场环境下也是不可行的。如果产业和新城之间不能够实现城市、资本、产业与人口的协调发展,不仅仅或造成城市交通负荷加重,也可能最终导致“空城”的现象发生。因此,城镇化和工业化要同步推进,也就是城镇化过程中要切实实现“产城融合”,依靠产业的发展支持城市的建设,同时城市的基础设施配套反过来促进产业结构的升级,这样相互的互动与推进,才是新型城镇化过程中防止产业新城泛滥的最有效的方法。(作者:同策咨询研究中心总监 张宏伟)

免责声明:本文为工业园网用户自行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用户观点,我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不良信息举报:service@cnrepark.com]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