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小铁环孵出60亿石化制造产业 洪湖府场业界奇迹
2014
02/11
10:08

洪湖市府场镇,位于洪湖、监利和仙桃三县市交界处,是个弹丸小镇,人口2万多人,面积不过32平方公里,既不靠山也不靠水更不通高速公路。但就是这样一个种粮为主的小镇,30多年里,拥有一大批石化设备制造师,孵出了一个60亿的石化设备制造大产业:年利税6000万元,2.3万名农民进厂平均年收入6万元。

为了探寻这一奇迹背后的故事,记者昨日专程赶往洪湖。

米筛销售员敲开产业大门

“洪湖的石化设备制造产业,源于米筛销售员陈伏林。”洪湖市劳动就业局副局长梁曙光说,正是他敲开了洪湖石化设备制造产业的大门。

1979年,陈伏林在云南销售米筛时,得知当地化肥厂需要一种“圆铁环”。敏锐的他从中嗅到商机,当场拍电报将这一信息传回工厂。厂里立即组织人员加班加点生产了一批不锈钢的鲍尔环,产品很快脱销,当年实现销售20多万元。对于一个小厂来说,这无疑是一笔大买卖,企业也由此进入了一个新的制造领域。

1993年,长江石化设备制造厂从生产简单的填料和塔内件起步,经过16年的潜心研究,终于开发出抗高温高硫高腐蚀的稀土合金钢环,企业发展步入快车道。在该厂的带动下,全镇石化设备制造企业目前已有100多家,其中每年纳税过500万元的企业有3家,府场镇被评为全国石化设备基地。2012年,府场成为全省“十面红旗”乡镇。

而陈伏林也由一名普通的业务员变成董事长,工厂一举成为龙头企业,年产值达5亿多元。

职能部门送来及时雨

企业要发展,一靠市场二靠技术三靠产业工人。随着石化设备制造企业在洪湖曹市、新滩等7个乡镇遍地开花,用工缺口越来越大。陈伏林说,政府职能部门在这方面帮了大忙。

当时,一些企业缺少产业工人,有了订单却没人干活。洪湖市政府和劳动就业部门动员镇里的农民进课堂参加技能培训。春耕夏收秋种,农民下地忙农活;农闲时节,进厂当工人,这种用工的创新模式,极大弥补了行业的用工缺口。企业一下子就完成了订单,石化设备制造发展步入良性循环的轨道。

洪湖市劳动就业局的一项统计表明,经过培训的农民工,90%实现就业,有的还成为技术骨干,一批制造师脱颖而出。同时,劳动就业部门还每年为石化制造企业招工3000人左右,解决了企业用工的一大难题。

2万多农民洗脚进厂

统计显示,2013年洪湖石化设备制造企业发展到200多家,完成工业总产值已突破60亿元。

随着企业的发展,一大批农民的身份变成了亦工亦农,收入大幅增长。

洪湖市曹市镇向群村村民王孝国,今年47岁。以前靠种十多亩田地为生。27岁那年,他进入湖北伟华石化公司,成为一名铆工技师,如今月薪七八千元。

他说,农忙时,他可以回家帮忙,农闲时回厂上班,两头都不耽误。比起在外打工,强多了,既能赚到钱,又可以照顾一家老小。

如今,他家盖起了洋房,添置了城里人都有的家用电器,日子红红火火。

像王师傅这样的农民,在洪湖市有2.3万人。他们工作稳定,收入不错,人均年收入在6万元左右。

冲刺首个百亿产业集群

洪湖石化制造渐成支柱产业,洪湖市委市政府今年决定向百亿产业集群冲刺。

目前,石化设备制造业占洪湖全市工业总产值的43%。为此,该市着力打造首个百亿产业集群:全力支持在府场镇与曹市镇之间,打造成一条长40公里,宽4.5公里的石化工业走廊。在这条走廊里,除了制造石化设备,还有相关的上下游产业链在不断延伸,目前与之配套企业有500多家。

从征地拆迁,到解决实际困难,洪湖市领导“一对一”当企业的保姆,一切围绕企业转。

按照这一部署,该市人社部门除按计划招工和培训1200人外,还向10家重点石化设备制造企业提供2000万元贴息贷款,扶持企业做大做强,吸收更多的农民在家门口就业。眼下,石化企业3000多人的用工缺口已解决2700人。

免责声明:本文为工业园网用户自行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用户观点,我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不良信息举报:service@cnrepark.com]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