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开发汉江生态经济带 形成两圈两带战略新格局
2014
02/12
16:54

编者按

打开中国地图,长江、黄河雄踞南北;绵延1500多公里的汉江,几乎勾连了两大流域,成为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传动轴。

清澈碧绿,蜿蜒向东,汉江蕴含着发展的无尽热情。从“两圈一带”到“两圈两带”,历经兴衰更迭、沧桑变化,今天的汉江又一次站在新的发展起点上,向上升为国家战略的梦想更进一步。

作为南水北调中线主水源,汉江用清甜的江水,滋润着北方干渴的土地,捏合着南北人民的感情。推进汉江流域综合开发,既是保护生态环境的必然选择,也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促进中部崛起、推动区域协调发展的战略需要。

昨日,省发改委为编制汉江流域发展规划开门纳言,围绕汉江生态经济带开放开发,来自高校、科研院所、职能部门、新闻媒体的10多位专家展开激烈讨论。采其精华,以飨读者。

用新观念推进新战略

叶青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教授

发展汉江生态经济带,观念上要有新突破,用新观念来推进新战略。

我建议湖北以“三圈三带”为战略,即武汉城市圈、宜昌城市圈、襄阳城市圈,长江经济带、汉江经济带、清江经济带。现代区域经济发展的特点是城市圈与经济带的融合,宜昌城市圈与长江经济带、清江经济带是一体,襄阳城市圈与汉江经济带是一体,武汉城市圈则把长江经济带与汉江经济带融为一体。因此,我建议对传统的“两圈两带”进行调整。对传统的“襄十随”、“宜荆荆”的提法,也要微调,要把荆门纳入汉江经济带,就必须把荆门纳入襄阳城市圈。

引江济汉工程今年通水通航。届时,我省将形成“倒A形”水陆运输网络,有很多概念可以做。比如说武汉、荆州、潜江等,可以打造江汉三角洲经济区,这个三角形区域四面环水,面积差不多是半个台湾岛。到那个时候,坐船可以环游三角洲,打造出一个新的旅游项目。

发展区域经济没有先后之分,好好谋划襄阳城市圈是汉江经济带发展的关键。此外,还要打破区域界限,如与陕西合作建设武汉到西安高铁,尽快打造跨省汉江经济带。这条经济带建成后,对贫困区域脱贫具有重大意义。

突破限制发展的“天花板”

陈志刚 武汉大学中部发展研究院教授

汉江生态经济带的开发开放,必须突破限制发展的“天花板”。主要是三个方面的限制。一个是水资源的保护,丹江口水库是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水源地。二是粮食安全,国家对中部地区的定位中,“四基地一枢纽”首当其冲是粮食基地,所以开放开发要以保证粮食产量为条件。三是生态底线,汉江流域位置特殊,是我国的生态走廊,生态安全底线不能突破。

南水北调中线工程今年通水后,汉江生态经济带将迎来新的挑战。必须抓紧实施几大核心工程。一是引江济汉工程。二是实行最严格的水资源保护制度,推进汉江流域水资源保护和水污染治理。三是产业设置,限制高消耗、高污染的产业发展,大力发展节水型和清洁生产型工业,以及绿色生态农业、节水农业,推进低碳技术和循环经济发展。四是结合国家和湖北主体功能区划分,建立健全汉江上中下游之间生态环境保护的协调和补偿机制,如转移支付、专项补贴、生态移民、异地开发、水权交易等。

调度水库提高水资源利用率

黄建和 长江勘测规划设计研究院副总工程师

从水资源分布的角度来说,鄂北地区是有名的干旱区,湖北正在进行鄂北地区的水资源配置工程,这是非常好的措施。目前,我们也在水利部的支持下,做了汉江的几个控制性水库联合调度的工作,希望通过水库的调度工作,在源头上提高水资源的利用率。

在汉江水资源有限的情况下,能否想办法利用一些洪水的资源,有一部分洪水本来是要下泄的,通过联合调度,增加水资源的利用量,在特殊干旱时期,也可以争取有更多的水,能够解决干旱的问题。怎样利用现有水库,解决这些水资源的供给问题,这是我们的责任。

要实现好水库的调度,首先在基础设施建设上,要以信息化带动汉江流域水利现代化,要打造数字汉江,从水情、雨情等方面形成一个完整的制度,建立一个直通省政府和各行各业的平台,水利部门有了需求的信息、水情的信息,就可以实行最优化的调度。软件方面,还应该形成水资源调度的管理机制、补偿机制。

做好水源能源两篇大文章

汪小平 湖北日报传媒集团长江经济战略研究中心博士

经济发展离不开产业支撑,汉江生态经济带的产业设置上一定要高级。

所谓产业的高级就是高新技术要起关键性作用。以汉江为例,如果只是一般产业在这里,那水的文章就很难做好。

产业发展中,要做好“两源”两篇文章,一是水源,一是能源,这是我国区域竞争的一个关键所在。

秦巴山区和汉水流域有丰富的中药材资源,如果能形成产业,不仅前景可观,还能带动农民增收。目前中国中医药产业交易市场有17个,基本处于自然发展状态,个别甚至已经成了假药市场的代名词,如果在省内两江交汇之地,能够形成一个期货市场,把规模做大,用市场手段让假药无处藏身,这样就会形成一个新的亮点。

全媒体、多元化是湖北日报传媒集团的发展战略,以全媒体为例,我们能深入到村村户户,我们的声音能够传达到每一个地方。此前集团在汉江经济带发展中已经做了一些投资和尝试,希望能在未来,为汉江生态经济带的开放开发做出我们应有的贡献。

发挥“第一支流”作用

秦尊文 湖北省社科院研究员

长江经济带,除长江干流外,还应包括主要支流。建设汉江生态经济带,可以将其融入到“中国经济新支撑带”中,发挥“第一支流”的特殊作用,加宽支撑带的厚度,完善支撑带的功能。比如,通过汉江航道和江汉运河建设,形成高等级航道圈,不仅使长江、汉江间行船里程缩短约680公里,提高运输效率,还能加快汉江流域和江汉平原的振兴崛起。

汉江不仅是湖北的“母亲河”,也是中西部多个省份通江达海的通道,是中国腹地全方位开发的枢纽。如果说长江干流贯穿东、中、西三大地带,汉江则连结着华中、中原、西北、西南四大经济区。在长江与陇海兰新线两条国土开发主轴相距近千公里的南北区间内,汉江是唯一的东西向经济走廊。通过汉江流域水路、铁路、高速公路复合交通线的打造,水陆联运、江海联运,将开辟我国一条东西向的经济新走廊。

生态,是汉江生态经济带的关键词。湖北汉江流域生态文明建设基础较好,这里是南水北调中线水源区和影响区,秦巴山区是国家重要生态功能区。要加快现代水利航运带、生态环保带、生态产业带、生态城镇带建设,通过流域生态补偿试点,包括纵向和横向转移支付,为全国生态文明建设探索新路。

率先开展汉江流域生态区域建设

张斌 湖北省环境科学研究院总工程师

2011年,省环境科学研究院、省社科院一起合作完成了“汉江模式跨流域的补偿新机制”的研究课题,对汉江流域,特别是汉江中下游生态补偿,进行了系统的研究并提出了一个全新的开发模式。

今年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就要调水了,调水之后汉江可能面临比较大的生态环境变化,因此建议省里要进一步加强观测和研究。研究领域包括,对于我们的生态环境、水环境质量有什么影响,对于周边的地下水、湿地,包括动植物的变化,有什么影响。观测这些实质数据,能够反映南水北调对我们到底有怎样实实在在的影响。做好这项工作,有利于支撑汉江生态经济带上升到国家战略。

去年,省委、省政府决定要创建生态大省。目前,发改委、环保部门等正在提的生态创建、生态示范区工作,相关部门可以在汉江流域率先把区域生态创建先开展起来,希望通过生态环保、生态经济带的建设,把汉江流域建设成生态文明的示范带,最后实现环境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多赢。

两轮驱动建设生态汉江

韩翔 湖北省水利水电规划勘测设计院高工

要实现生态汉江,第一个驱动轴是实现水资源的合理配置与高效利用。核心理念是量的控制。就配置而言,汉江流域的水资源,存在空间、时间不均匀的问题,迫使我们必须要对水资源量进行合理、科学的配置。汉江共有8个梯级,目前已经开发了3个,还有5个梯级,要加快干流梯级的开发,综合高效利用汉江。

在开发、配置、利用的同时,还要全面节水。包括节水型工程、节水型灌区、节水型城市和社会,这样才是对水资源的合理配置与高效利用的全面解释。

第二个驱动轴就是水资源与水生态的保护。核心理念是质的提升。首先,排污总量的控制要量化;其次是从源头、干流和支流全面的治理,保证一江清水。以往有个怪现象,只要是城市就是污染带,沿江城市带就是污染带,汉江能否打破这个概念?其三,是生态的修复。包括大自然的自我修复和人工修复,就是用人工种草、种树等一些手段,对河流、湖泊和湿地等进行生态修复。从保护水源的角度出发,我们明确从以往的退田还湖到退田退渔还湖,当养鱼成为一个产业时,水质就难以保障了。

以江为线,以水为媒,围绕这个流域和水,把自然与社会联系在一起,和谐共生。

寻找特色化定位和差异化发展

朱力军 湖北广播电视台高级记者

如果把湖北汉江生态经济带当做一个品牌打造,寻求特色化定位和差异化发展,是追寻品牌的原则。

洞悉多元的历史,才能展望多元的未来。特色化和差异化,可以从汉江的历史中去寻找。汉江的历史告诉我们,人类社会经济同自然环境的关系自古以来就存在,社会发展要同生态环境相适应,这是一切社会发展阶段的共有规律。

相对于湖北汉江生态经济带而言,汉江经济带的特色化和差异化体现在“生态”二字上,这意味着湖北汉江生态经济带将以天人合一、以人为本、顺势而为、和谐共生的观念独步两圈两带。

有了生态文化的概念,我们的政策导向、模式转型、结构调整、整合资源、招商引资、价值评估、宣传造势都有了一个魂。

从2012年开始,湖北电视台开始拍摄文化纪录片《汉江》,探讨汉江流域对中国文化的贡献,还原这条伟大河流的壮美。该片计划上半年在中央电视台播出,届时对推动汉江生态经济带的宣传造势会起到好的作用。

免责声明:本文为工业园网用户自行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用户观点,我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不良信息举报:service@cnrepark.com]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