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以来,高新区充分发挥全市高新技术产业主战场作用,坚持以深化改革为统揽,以创新驱动为动力,以加快产城一体为重点,以重大项目为抓手,着力增强了产业实力和竞争力,着力推进新城开发和宜居环境建设,着力改善民生,高新区科学发展呈现出前所未有的良好势头。2013年地区生产总值迈上100亿元新台阶,公共财政收入突破10亿元大关,民生支出同比增长29.7%。
新春伊始,高新区经济建设持续发力。
刚刚过去的两个月里,辖区内科技型中小企业腾晖信息科技,同望科技相继登录新三板,实现高新区进军资本市场的新突破;广东省第四批领军人才引进计划中,博观科技董事长李迪博士入选,成为全省唯一入选自主创业类的领军人才;罗西尼表业有限公司荣获省内10家“2013年度省政府质量奖”企业。
2月28日,包括珠海信息港、TOD二期基础建设暨总部基地、大洲科技园在内的6个重大项目同时动工建设或揭牌。
在高新区党委书记张宜生看来,日前这一大批项目的动工和投产,是去年良好发展势头的延续,标志着高新区在围绕又“高”又“新”主线,加快建设全国一流创新型高新区迈出了新的步伐,必将对高新区壮大经济总量、推动产业转型升级、形成产业集聚产生强有力的推动作用,也标志着高新区今年的工作实现了“开门红”。
孵化器倍增优环境 在孵企业增长3倍
去年以来,高新区提出要鼓励扶持孵化器建设,完善孵化器市场化建设机制,协调市出台专门政策,大力支持各类投资主体特别是民营资本参与孵化器建设,加快提升孵化能力,并明确了要“力争提前实现孵化器数量增长1倍、达到10个,孵化面积增长2倍、达到100万平方米,在孵企业增长3倍、达到1200家”的孵化器倍增计划目标。
短短时间内,这一创新机制就得到了落实。2月28日,将集聚入园孵化企业及各类服务机构超过200家的珠海大洲科技园正式开园,这是由珠海高新区管委会与民营资本共同打造的科技企业孵化器,也是孵化器“倍增计划”的重要组成部分。
据了解,除引进创新团队、吸纳科技型企业入园孵化,大洲科技园还将吸引天使投资、风险投资、股权投资进驻,开办“科技金融集市”,为中小微企业和创新人才提供融资、咨询、法律等一站式服务。
另一大型科技孵化器载体——珠海信息港项目也于日前举行奠基仪式。“项目建成后,将为高新区新增孵化器面积20万平方米。”据该项目投资方,禾田投资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陈乐田介绍,珠海信息港建成后将成为以互联网、移动互联网、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及高端电子信息产业等为代表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孵化基地。力争五年内孵化4到5家年产值超10亿元的大型软件、物联网等集团型企业。
高新区管委会主任杨川表示,珠海信息港项目是近年来引进民营资本建设孵化器的一个重大突破,对促进辖区内科技孵化能力提升,完善科技金融产业融合发展机制和推进产城一体意义重大。
记者了解到,高新区原有孵化面积30万平方米,此次新开工的珠海信息港和已开园的大洲科技园共计新增孵化面积26万平方米,孵化器倍增计划进展迅速。高新区还将陆续启动火炬中心南方基地、北理工科技园、清华科技园和中大科技园建设,推动南方软件园、清华科技园、哈工大经济资源港升级为国家级孵化器。大力推行“创业导师”服务,按照国家级、国际化、示范性的标准提升整体孵化水平,进一步完善“孵化+投资”的功能。
产城一体促发展
发挥重大基础设施作用,为产业提供有力支撑
产业是立城之本,城市是兴业之基,产城一体化是大趋势,也是现代化创新型科技园区的重要特色。作为高新区产城一体化建设的关键性项目,科技创新海岸(北围及TOD)项目是唐家湾滨海科技新城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促进高新区产业提质,推进城市扩容升级具有重大意义。
据了解,继去年12月28日科技创新海岸(北围及TOD)项目启动市政道路一期工程建设后,市政道路二期工程也于2月28日正式启动,标志着“产城融合,生态宜居”的高新区科教新城序幕全面拉开。按照“三年打基础、五年成规模、十年全面建成”的思路,科技创新海岸(北围及TOD)将投入190亿元,全力推进总面积达10平方公里的建设。张宜生表示,大力推行TOD开发模式,以公共交通网络为先导,将沿线节点的土地使用和交通、住房、就业以及社区发展进行整合,区域产业、空间结构的布局得到更加完善。
于2月28日同时开工的还有总部基地项目,据悉,位于唐家前环片区的高新区总部基地项目,占地面积26万平方米,是高新区依托园区高新科技产业资源,全力打造总部经济的核心平台。项目将定位为珠江西岸科技总部,集科技总部办公、商业商务配套、休闲娱乐为一体的现代城市综合体。
杨川透露,为强力推进产城一体化建设,高新区今年还将加快前环商住项目建设,推进赛车场、珍珠乐园等片区的更新改造,全力打造生态优势明显、生活品质高尚的现代化智慧新城;加快开展大学小镇UIC项目建设,推行清洁生产、发展循环经济,推进国家生态工业园建设工作。
同时,要发挥重大基础设施、优质公共服务的引导作用,为产业提供有力支撑,高新区将进一步完善重大基础设施建设,规划园区主要路网慢行系统,实施金峰西路、金峰北路等道路慢行系统改造工程。完善前环市政配套二期、人才公寓周边路网,新建唐南路。
创业乐土筑巢引凤
对外招商引智,对内贴心服务
平台搭好了,服务跟上了,优秀项目自然就来了。记者了解到,刚刚开园的珠海大洲科技园招商情况良好,已吸引了超过10家科技型中小企业入园,签约面积达6000平方米,企业类型以软件和集成电路、移动互联网、智能电网、文化创意为为主,属于高新区重点发展的“4+2”战略新兴产业。
2月28日,位于科技创新海岸科技一路北侧的珠海金宏威智能工业园也正式动工建设,项目负责人李俊宝表示,该项目将建成集产品研发、生产、销售和服务于一体的智能电网产业基地,正好契合了高新区的智能电网战略新兴产业主题。项目建成后预计产值可超过10亿元,为区域贡献税收超过5000万元。
“从专项资金支持到奖项的申报,高新区给予我们初创型企业很大的帮助,选择在这里创业是明智的。”入选广东省第四批领军人才引进计划的博观科技董事长李迪博士坦言,归国创业后是政府贴心的服务让他扎根于此。
对外招商引智,对内贴心服务,近期,高新区主要领导张宜生、杨川频频深入辖区内高新技术企业调研,了解企业生产经营情况,鼓励企业扩大生产,调整产品结构,解决企业提出的新厂规划验收、公共服务平台搭建、增资扩产中的用工荒和交通及周边配套等问题。
在此次6个重大项目动工和落成中,也不乏增资扩展企业的身影。据了解,珠海优比时制药有限公司已完成1.2万平方米新厂房的建设,将采用一流的研发及生产设备,致力于中枢神经系统疾病、呼吸系统疾病、自身免疫疾病及肿瘤疾病治疗领域药物的创新研究,预计今年年底新厂房投产后产值将达5亿元。
杨川表示,为进一步完善创新创业环境,扶持企业发展壮大,高新区将设立财政专项扶持资金,大力发展产业引导基金、天使投资等金融企业,扶持初创期、成长期科技型企业。规划设立“创新广场”,为企业和创新人才提供融资、咨询、法律、营销等一站式服务。并通过培育一批主板、中小板、创业板上市融资企业,进一步充实新三板企业后备资源库,力争“培育一批、改革内核一批、申报挂牌一批”,形成层次有序,梯次推进的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