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西安高新区以人为本 奏响城乡和谐发展交响曲
2014
12/12
16:27

23年前,高新区崛起于西安的西南部,那时没有城,只是一片麦地,而如今,这里已经成为一座现代化的科技产业新城。通过充分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优化各种社会资源配置,统筹城乡发展,今天30余万市民享受着城市发展带来的便利。高新区用行动践行着以人为本推动城乡统筹发展的理念,变分散的城乡混合区为崭新的城市新区,通过多项举措实现农民转市民的安居乐业梦,谱写出一曲和谐的社会经济发展交响乐。

高标准 我们的住房和商品房没两样

沿西三环一直向南进入西太路,30分钟车程,一片崭新的新型社区拔地而起。这里是为安置因三星项目落户而拆迁的7个村4753户14572名村民的兴隆社区项目建设现场。

“小区的功能设计非常完善,而且还结合了农村人的生活习俗,细节上考虑得非常周到。”参加兴隆社区规划多次讨论的西甘河村党总支书记张景民由衷地说道。他甚至拿长安区的某知名高品质商品房楼盘作比较,觉得兴隆社区在容积率、功能配套、绿化覆盖率等各项指标上都超过了前者。

为了打造功能完善的现代化住宅示范小区,让百姓生活得更满意更幸福。高新区秉持高起点、高标准、超前性,立足于打造功能完善的现代化住宅示范小区。高新区聘请了西北地区最负盛名的中国建筑西北设计研究院的专家团队,来为安置项目做规划,并与长安相关部门、街办、村干部和村民代表经过多次反复研究讨论,不厌其烦地修改完善,并最终经高新区、长安区各有关部门,7个村的两委会班子同意并盖章生效确定。

兴隆社区规划面积700余亩,总建筑面积约160万平方米,停车位10260个,综合容积率2.71。社区建设充分考虑村民需求,建有住宅单体楼79栋,按组团配置幼儿园3所,将原7个村小学合并建设1所现代化小学,新建初中1所,将原本7个村的卫生所合并新建一所大型社区医院,以及社区服务中心、文化活动中心和配套商业等。

经过精心施工,兴隆社区不仅能满足群众基本的日常生活需要,而且功能更加完善。比如,充分考虑了农村红白喜事要设宴、唱大戏等诸多风俗,项目还专门设计了供村民举办红白喜事的大礼堂、戏楼。在市政配套方面,兴隆社区在就业、就医、就学、社会保障和社会管理及道路、燃气、电力、环卫等基础设施与城市配套共享,学校、医院、文化等公共服务体系完善健全,新型社区雏形已悄然显现。

高规格 变分散城乡混合区为“小城市”

从分散安置转变为汇集安置,高新区积极探索城乡统筹新模式,总投资近百亿,建筑面积279万平方米,14个村庄集中安置,预计未来居住人口6至7万的西安高新创汇社区已经全面开工建设。村民得以直观看到快速建设中的新居。

“让大家看到创汇社区的建设,就是要让大家心安,采取集中安置模式,未来这里就是一个小城市,物业升值,经营活跃,配套齐全,实现大家安居乐业梦”。高新区征地拆迁三办负责人表示。

创汇社区还计划在管理中进行大胆探索,总体设想是社区管理属地化,物业管理公司化,公共服务市场化。在社区行政及物业管理方面,将建议郭杜街道办事处将郭杜街道西片工作站改组为创汇社区工作委员会,作为郭杜街道的派出机构,指导协调各安置村撤村后所建的社区委员会,各村社区委员会监管各村改制后的公司具体负责各自集体物业的统一经营和村民物业的日常管理服务;水、电、气、暖、卫生等按照全市统一体制引进相应机构市场化经营管理。高新区将重点做好市政、社会治安等方面的管理服务工作。

创汇社区A区于2012年6月开工建设,计划于2014年年底竣工,目前正在进行室内装饰、设备安装和室外配套工程。创汇社区F区于2012年8月开工建设,计划于2015年3月竣工。一个通过机制模式创新,统筹城乡发展的小型城市蓝图已经绘就。

@ @

拎包入住 保障房圆务工人员“安居梦”

在国人的概念里,有了房子才在这个城市有了“家”,有了家才有了根,从国人难以割舍的故土情结,可以窥出,一套住房,不仅是群众的物资需求,也是对“家”的精神依托。

西安高新区立足实际,结合区域内人才需求,将民生置于首位,自2011年起开始实施保障性住房建设,根据区内经济社会发展实际,建设以公共租赁房为主的保障房,以解决新就业及外来务工人员的住宿问题。

“十二五”期间,西安高新区已规划建设4个公租房小区,总投资35亿元,规划用地300亩,总建筑面积90万平方米,1.7万余套公租房,可解决5.2万名区内就业人员的住房困难问题。

完善配套是幸福生活的重要前提,这些保障房建设项目建筑密度保持在20—30%,而绿化面积在30—40%之间,周边基础设施齐全,而为体现保障性住房优质服务这一特色,高新区公租房的规划定位按住宅公寓模式建设,户型设计为单居室、一室一厅以及宿舍类为主,水电气暖网入户,基本生活家具一应俱全,基本达到了“拎包入住”的条件。此外,公租房小区还配置有健身设施、篮球场、阅览室、自助式银行、餐饮、超市及干洗店等配套设施。

在规划建设中,高新区优先确保公租房用地,采取“大分散、小集中”的方式,充分考虑用工单位和就业人员对交通、就业、就学、就医等需求,合理布局。新落成的公租房建筑设计实行节能环保和集约节约用地。

当前,高新区保障性住房工程项目建设呈现出多点开花、全面推进的良好局面,随着项目的陆续建成,将让更多中低收入群众圆梦安居共享幸福。

依托产业 让农民钱袋子真正“鼓起来”

统筹城乡发展,不仅在于生活方式的转变而是让农民真正能住得好,富起来,打破城乡二元结构,推进一体化发展。

今年4月17日,美国强生供应链生产基地在草堂基地举行奠基仪式,而所在地户县庞光镇东焦村农民生活以种植玉米、小麦为主,生活颇为拮据。

强生这一世界500强企业的来临,带来的不仅是生物医药产业的发展,还将带来周边运输、餐饮、居住等巨大商机。

除了强生的引进,高新区草堂基地还先后签约并落地中电科、比亚迪二厂、强生、中大机械、华晶电子等49个自建项目,全部达产达效后预计可贡献产值过千亿以上,税收近百亿。越来越多的大项目入驻投产,就业人数不断增加,经济产出不断提升,高新区对于户县经济带动作用突显。

此外,高新区还将对当地政府的教育、卫生、拆迁过渡、新村安置进行统筹考虑,在辐射带动地方经济发展,改善区域产业结构,加快户县副中心城市建设和支撑地方经济指标快速增长等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有了龙头企业带动,长安通讯产业园、草堂基地等园区迅速崛起,生产制造型企业和服务业对于技能服务型人才的需求持续增长。

为此高新区与相关区县合作扎实开展培训,让农民免费学习技能,增强劳动力转移的竞争能力,对于已经就业的人员在社会保险缴纳,工资待遇落实,交通生活困难等方面进行协调,保障就业人员安心踏实工作,让大家的钱袋子真正“鼓起来”。截至今年9月,高新区在长安区及周边区县面向失地农民举办了7场招聘会,有32家高新区企业成为长期招聘失地农民机构及安置单位,农民在区内企业留用率达到了50%以上。

免责声明:本文为工业园网用户自行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用户观点,我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不良信息举报:service@cnrepark.com]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