园区
湖北应城经济开发区
编号:PKD-1052
  • 省级
    园区级别
  • 经开区
    园区类型
  • 土地,厂房,仓库,楼宇
    园区载体
  • 五通一平
    基础设施
  • 规划面积 20平方公里
  • 建成时间 1992年9月
  • 招商载体
    土地,厂房,仓库,楼宇
  • 产业集群
    电子信息,生物医药,新材料,绿色食品,仓储物流,纺织服装,机械工业
  • 园区地址 湖北-孝感市-应城市黄滩镇府艾路1号
招商热线
010-8461 1891
在线预约
成本信息 如需了解更多园区信息,您可致电或在线咨询
基础设施

土地平整

道路

给水

排水

供电

通讯

园区介绍

应城经济开发区成立于1992年9月,2006年3月晋升为省级开发区。近年来,应城开发区紧紧围绕打造“新型材料、机械制造、食品医药、纺织服装、电子信息、现代物流”六大产业集群,形成了支柱产业不断壮大,经济结构日益优化,综合实力持续增强,经济社会和谐发展的良好局面。

2010年应城市委市政府按照“工业新区、城市新区、和谐新区”的发展定位,对应城是经济开发区进行了新的规划,规划面积20平方公里,控制面积38平方公里。市委、市政府多渠道筹资投入6.8亿元,拉开了城南新区20平方公里的园区框架。南区21项基础设施建设工程强力加速推进,13项重点工程进展顺利。“三纵七横”道路及下水管网建设工程、横五路以南给水工程、园区2.85平方公里给水管网工程、连接线绿化岛及景观带绿化工程、连接线路灯工程、园区电网配套及220千伏智能变电站建设工程、房屋拆迁及村民居住集并工程、临时水系改造工程、坟墓搬迁工程等全线展开,有的已基本完工。整个新区可简要概括为“一心”、“三轴”、“七区”:

一心:综合中心,不仅是主城区远景发展的城市副中心,也是省级高新技术产业中心。

三轴:武荆高速连接线作为南北向景观主轴,横七路和横八路作为东西向景观主轴。

七区:四个工业园,一个物流园,两个生活区。

应城经济开发区具有明显的发展优势,是投资创业的首 选之地。

今后五年开发区发展的指导思想、目标及措施

一、指导思想

“十二五”期间,全区发展总的指导思想是: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坚持把提升创新能力、带动区域经济增长作为根本任务,全面推进和深化“二次创业”,进一步转变发展方式,大力营造良好的创新创业环境和产业发展环境,实现提升自主创新能力、综合竞争力、辐射带动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着力将开发区建设成为区域创新中心,带动区域经济发展的增长极和城市拓展的新亮点。

二、发展目标

1、产业发展目标:到2015年,开发区生产总值达到100亿元,工业总产值达到120亿元,财税收入达到35亿元,各项指标年均增长率超过20%

2、园区建设目标:“十二五”期间,开发区总面积达到20平方公里,完成固定资产投资50亿元以上。

三、发展布局

以盐业化学产业为核心,重点发展资源深加工产业、精细化工产业和生物农业产品。

以创业型中小型民营企业为主,重点发展电子、机械及数控机床等产品。

以石膏建材产业为核心,重点发展高强石膏粉、新型石膏制品及石膏深加工产品。

以外向型、出口创汇型、高新技术型企业为主,制造业,重点发展特种玻璃、高 档焊接机﹑食品添加剂、肥料添加剂、盐渍蔬菜、酱菜、医药包装类产品。

四、主要工作任务及措施

1、培养产业集群,增强产业实力。切实加强对产业发展的规划引导和政策引导。制定科学详尽的主导产业发展规划,依托现有产业基础和产业优势,实行差异化发展战略,整合产业资源,提升产业结构,培育园区特色产业,优化资源的空间和产业配置。依托国家产业发展政策,制定实施系统性、针对性、个性化的园区产业发展政策,突出对企业规模、效益、技术创新能力、财政贡献能力、品牌经营能力等方面的奖励和扶助。

通过外引内培、培新育小,促进产业集群发展。按照“引进一个龙头企业,形成一个产业集群”的思路,瞄准重大项目、战略投资和关键技术,着力引进具有产业带动能力的大企业集团。坚持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高新技术产业改造传统企业发展的集群发展格局。积极围绕支柱产业和龙头企业抓产业链的延伸招商,增强各园区相关企业之间的关联度和依存度,改善产业生态环境,延伸产业链条,降低生产成本,形成集聚优势。

切实加强产业服务。建立园区与各类能源供应商的经常性联系协调机制,确保企业能源供应。重视企业技术申报、政策信息发布等方面的服务,严格控制各种检查评比,落实园区零收费政策,确保园区良好的生产经营环境。大力发展各主导产业的行业协会组织和合作交流平台,加快发展信息服务、现代物流、金融证券、中介服务等生产性服务业,形成促进产业集群发展的支撑服务体系,完善园区功能。

2、扩大对外开放,大力招商引资。通过整合优惠政策、产业基础、创新资源,形成园区整体优势,充分发挥各园区的比较优势。密切关注国际产业结构调整的趋势,紧紧抓住东部地区部分产业梯度转移的大好时机,促进园区主导产业、关键技术、社会事业等项目与全球资源的全方位、宽领域、多层次、高起点对接。

突出招商引资在对外开放中的龙头地位,形成能激发招商部门活力、增强社会引资合力、调动企业引资动力的招商政策体系。不断优化招商引资机制,加强专业化招商团队建设,主攻专业招商和重点招商。更新招商理念,重点突出主导产业集群和产业链招商,逐步改善园区产业生态环境,实现以政府为主招商到区内龙头企业主导招商的转变。提高招商质量,完善项目质量控制体系,设定购地投资的最 低门槛,建设一批标准厂房接纳中小企业,实现由招商引资到招商选资的转变。

突出重大项目在对外开放中的载体作用,着力吸引省内大企业入驻,构建与周边城市之间的“总部—加工基地”产业链和价值链关系。着力引进国际国内技术创新的重大成果、研发机构和领军人物,增强园区对行业核心技术的持续创新和掌控能力。

3、完善创新创业体系,持续提高创新能力。坚持将区域创新体系与特色产业集群相结合,完善以产业政策为主转变为支持形式以特色产业集群为主的区域创新政策体系,建立以特色产业集群为基础的科技创新平台,形成具有较强能力的科技创新网络。努力消除区域产业集群的制度壁垒,整合区域经济资源,形成洼地效应。培育和形成促进自主创新的文化环境,加大区内重点产业发展扶持力度,鼓励企业集成创新。激励各类高级人才来区创业,促进科技人才带领创新团队进行原始性创新。大力扶持科技型中小企业的技术创新活动,不断完善企业孵化器的软环境建设,重点办好高新技术创业服务中心,促进科技成果转化,鼓励高新技术成果产业化,鼓励自主创新中介服务建设,推进企业自主创新战略的制定与实施。

4、扩大园区规模,拓展发展空间。未来几年,用地紧缺对开发区发展的瓶颈制约将进一步显现,按照“两区三园”现有的发展趋势,实现“十一五”发展目标,必须确保园区新增面积达到8平方公里以上,要充分争取上级政府和开发区管理部门的支持,将长荆铁路和兰杭高速公路之间20平方公里的土地划入开发区管理。

按照产业发展和新城拓展的要求,在现有土地政策下积极寻求发展空间,扩大增量,有效增加土地供给,强化土地储备,积极探索和制定园区土地集约利用管理办法,面向现有土地要空间。严把入园项目质量关,规范入园企业评审,持续提高项目建设容积率、投资强度、投入产业比例、税收含量、开工进度等方面的准入门槛,完善项目论证和评审机制,确保招商引资项目用地向无污染、低能耗、高技术含量、高产出的优势高科技项目倾斜。严格合同约定,在签订土地出让合同时, 对开工时限提出明确要求,尽可能避免土地闲置。对违反约定的用地目标,采取经济的、法律的措施,严格清理入园项目用地情况,督促签约项目开工,盘活土地存量。

5、推进园区建设,搞好经营管理。坚持开发建设和经营管理并重的原则,使园区成为城市新区拓展的重要方面,按照宜于人居,宜于创业的原则,合理布局园区基础设施和市政配套建设,以体育场路、高速公路连接线为横轴,以汉宜公路、蒲阳大道为纵轴,构建三园连片发展的骨干路网,不断完善提升水、电、气、通信等基础建设,持续实施园区绿化、美化工程,形成生态优良、产业发达的特色城区。

牢固树立“惜地如金”的思想,强化土地集约利用,鼓励入园企业建造多层厂房,最 大限度地提高土地产出效益,实现土地资产的效益最 大化,降低园区开发成本。积极推进开发区行政管理体系改革,构建“小政府、大社会”的实行机制,大力提高行政效率。牢固树立“人才强区”的理念,优化人才发展机制,建立完善人才市场服务体系,着力加强机关党政管理人才、高新技术领军人才、职业经理人才、高新技术专业人才队伍建设,大力营造鼓励人才干事业、支持人才干成事业、帮助人才干好事业的社会环境,形成区域性人才聚集效应。牢固树立“环境就是品牌,就是生产力”理念,完善基础设施建设,推进园区文化建设,完善市场服务体系,营造一流的软硬环境,真正构建低成本、高效率、零障碍的服务型园区,把“园区内问题园区内解决”落到实处,使开发区成为聚集资源、打造财富的“洼地”。

应城开发区投资优惠政策

湖北应城经济开发区位于城南新区,成立于1992年,1996年被列为省管开发区,2006年晋升为省级开发区。开发区区划面积28平方公里,控制面积38平方公里,现已建成18平方公里。近年来,开发区在上级部门正确领导和大力支持下,坚持以建设应城“经济发展领先区、高新产来聚集区、现代都市新城区、两型社会示范区”为目标,着力打造新型材料、机械制造、食品医药、纺织服装、电子信息、现代物流六大产业,形成了支柱产业不断壮大,经济结构日益优化,综合实力持续增强,经济社会和谐发展的良好局面。2010年实现工业总产值64.41亿元,财政收入7533万元。

招商引资优惠办法

凡在应城市固定资产投资3000万元人民币以上,以独资、合资、合作等形式,从事生产性的国内外投资者享受本优惠办法。

供地价格

按照国家土地政策办理相关手续。对固定资产投资在3000万元、5000万元、1亿元、3亿元以上的生产性企业或建成投产后每年度实现税收300万元、500万元、1000万元、3000万元以上,征地价格分别为每亩5万、4万、3万、2万元。

税费政策

1、对新落户的生产性企业,在企业所得税依率计征后,市财政将地方留成部分前三年全额奖励给企业,后两年减半奖给企业,用于支持企业发展。

2、企业办理项目审批、证照时,按国家、省物价部门制定的标准收取,市级权限内属行政事业性收费全免。服务性收费项目、收费标准由市政府出台相应规定按最 低标准收取或协商按“打包”价包干。

3、所有对引进企业的收费,必须先报市政府审定,然后收取,否则视同乱收费处理。

4、严格行政执法管理,对投资企业的常规检查,要报市经济发展环境投诉中心备案。

服务措施

1、引进项目从申报到投产,由市委、市政府领导牵头,组建工作专班,开展一条龙服务,代办各项手续,随时为客商提供行政协调、后勤保障等配套服务。

2、实行引进项目集中办公和手续限期办结制度。对落户我市的投资企业,在行政审批、登记、年检、咨询等方面的事宜,由市行政服务中心集中受理,限期办结。资料齐全和在审批权限范围内的报批项目,审批时间最 长不得超过7 个工作日;涉及市外的有关手续,一般要求在7个工作日内办结或答复,最 长不超过15个工作日。

3、市经济发展环境投诉中心为我市境内的国有、民营、外商投资、股份制企业投诉受理机构,由市纪委、监察局抽调驻点人员在行政服务中心集中办公,对外公布举报电话。对客商和企业的投诉和举报,投诉中心认真办理,热情服务,能及时办理的给予及时办理,暂不能办理的,3日内予以答复。

基础配套

开发区为落户企业实行土地统一规划、统一征用、统一管理,提供“七通一平” 配套,即道路、给水、供电、通信、排水、有线电视、天然气和场地平整等。

开发区内建有占地400亩的企业孵化器,为处于发展期的企业提供各种标准厂房,定制厂房的租赁、出售,并提供孵化器相应的服务。

奖励办法

凡提供项目信息,对引进企业起到直接作用的个人,给予项目信息奖1万元。凡引进固定资产投资超过3000万元项目的单位和个人,根据项目的性质和科技含量,按实际投入固定资产总额的1‰计奖。

特殊政策

在我市固定资产投资5000万元人民币以上的高科技企业、投资在1亿元人民币以上或投资完成后当年税收过1000万元以上的工业项目以及国内外500强大企业、大集团,采取“一事一议,一企一策”的办法,可享受更加优惠灵活的政策。

相关成本

供电:全市建有220kv变电站3座〈其中开发区1座〉,110KV变电站6座〈其中工业区1座〉,35KV变电站14座,35至110KV高压输电线路279.2公里。全市乡村通电率为100 %。已经完成了全市农村电网改造工程任务,实现城乡同网同线。(应城市销售电价表见附表)

供水:应城市自来水公司建有30万吨/日净水厂一座,正在开发区建设一座20万吨/日的第二自来水厂。供水主干管网全长90KM,用水人口17万余人,供水区域30平方公里,供水能力可完全满足城区工业生产和人民生活的需求。工业用水价格为2.55元/立方米,生活用水2.2元/立方米。

供气:本地区天然气供应以国家西气东输工程之重庆忠县至湖北武汉输气管的支气管为供气管道,设计压力2.5MPa,设计年输气量3.3649亿立方米。工业用天然气价格为3.05元/立方米,年需求量大的,其价格可与天然气公司协商降低。

交通:应城市位于鄂中江汉平原北部,地处316、107、207国道和京珠、宜黄、汉十高速公路的中心三角带,汉宜公路横贯东西,随应公路、长麻公路沟通南北,大富水与汉北河衔汉江、连长江有通江达海之便,交通区位得天独厚,经济发展优势明显。

公路网络基本形成。全市公路通车里程达到445公里,其中二级公路40公里,三级公路92公里,四级公路310公里;桥梁79座,2749.34米;公路密度每百平方公里50.58公里,每万人拥有8.42公里村级公路通达率达到95%以上,基本实现乡乡通公路目标。

水路通道基本打开。全市已建成V级航道35公里,码头2个,年吞吐量30万吨。拥有船舶152艘,载重量15000余吨。

交通运输业发展迅猛。全市二级客运站1个,四级客运站4个,占地34000平方米,拥有营运客车323辆,6725座;营运货车855辆,载重量3601吨。平均每年完成客运量1507万人次,客运周转量45136万人公里,货运量488万吨,货运周转量28865万吨公里,装卸量860万吨。一个多成份、多形式、多层次的运输格局基本形成。

铁路:汉丹铁路沿应城东部穿境而过,在长江埠设客、货两个车站。长荆铁路(应城市长江埠至荆门市),在应城境内长40公里,设客、货三个车站,是国家规划中的沿江铁路一部分,是支援三峡工程的主动脉,使武汉、宜昌、襄樊连成三角经济带。

电力:2001年底,全市建成220KV变电站1座,110KV变电站4座,35KV变电站14座,总容量20.4KVA,35至110KV高压输电线路279.2公里。全市乡村通电率为100 %。2001年完成了全市农村电网改造工程任务,实现城乡同网同线。

邮政:全市共有邮政支局所13个,开设干线邮路12条,邮路里程总长达239公里。2001年信件发出量46万件,报刊杂志发行量1007万件。生产场地及用房达40000平方米,实现业务处理电子化。

电信:2001年,全市电信固定资产达2.3亿元。电话机交换机容量达78040门,其中市32000门农话46040门,长途业务电路2640门,农村通话面达100 %;全市电话普及率达8.9%,其中市话普及率28.1%,农话普及率5.8%,均处于全省领先水平。无线寻呼用户达4298个(961台)。互联网用户达2600多户(已注册)。

移动通信:2002应城市移动通信公司完成了高速传输网工程,移动通信实现了智能化、宽带化高速化,拥有130个载波,1040个数字信道,已建设GSM数字基站29个,遍布应城各乡镇,全市实现了无缝隙覆盖。

自来水:应城市自来水公司是一家管理完善、设施齐全的供水企业。公司拥有固定资产2600万元,建有5万吨/日净水厂一座,供水主干管网全长90KM,用水人口10万余人,供水区域11平方公里保障了城区工业生产和人民生活对供水的需求。

应城市位于湖北省中部偏东、孝感市西南,地处东经113°19'—113°45',北纬30°43'-31°08'。东临漳、涢二水与云梦县为界,东北与安陆市毗连,西与天门市、京山县接壤,南与汉川市为邻。境域南北长约48公里,东西宽为43公里。国地面积1103.38平方公里,占全省总面积的0.59%。中心城区东南距省会武汉市96公里,东距孝感市49公里。

应城市现已形成了以公路、铁路、水路、空运并举的十分便利的交通网络,汉渝铁路穿境而过,三峡铁路、省级汉宜公路横贯市境。市区距107国道40公里、离汉孝高速30公里、离316国道仅20公里;一小时可直达武汉天河机场;汉襄高速公路、建设中的武荆高速公路、沪蓉高速公路穿境而过,内河航运与汉江、长江联通,市区内建有百万吨级水运码头,500吨级船舶可直达长江。城市基础设施完善,通讯发达,水电气供应充足。

招商载体
园区位置及周边配套

地价优惠

享园区专项财政

补贴土地成本低

010-8461 1891

固投补贴

按项目固定资产

投资额给予补助

010-8461 1891

税收优惠

三大税种给予最

高90%税收奖励

010-8461 1891

人才引进

高端人才引进

专项资金补贴

010-8461 1891

创新补贴

科研创新项目获得

专项产业基金支持

010-8461 1891

湖北应城经济开发区
您的姓名
手机号码
验证码
点击更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