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六安经济技术开发区六安市中心城区东部,设立于1992年,1993年5月被批准为省级经济技术开发区,2013年3月晋升为国 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是合肥都市圈、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大别山革命老区振兴规划核心发展区的重要组成部分,安徽省省级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产城一体化”试点开发区、首批知识产权示范园区和全省十大创新型智慧园区试点。开发区规划用地控制面积约90平方公里,北至寿春路和沪陕高速公路,东至瓦西干渠,南至宁西铁路,西至安丰路和迎宾大道。目前建成区面积约30平方公里。
六安开发区区位优越、交通十分便利,与城市中心区联系十分紧密。闻名于世的淠史杭工程淠河总干渠穿区而过,宁西铁路沿区而行,距合肥新桥国际机场仅40分钟车程,合阜高速、商景高速、合武高速公路以及沪汉蓉高速铁路等道路形成了开发区对外主体交通系统,将开发区与城区以及周边城市紧密联系在一起。区内已建成皖西大道、皋城东路、迎宾大道、寿春路、正阳路、九德路、刘安路等30多条主次干道,已逐步形成了开发区较为完备的道路交通系统。建成了8万吨自来水厂一座、10万吨自来水加压站一座,11万伏变电所2座,一座2万吨污水处理厂和22万伏变电所一座。水、电、路、邮、电信、气等基础设施较为完备,实现了园区集中供热。
市第四次党代会将六安经济技术开发区发展目标定位为“三区一极”,即“产业转移示范区、产城一体新城区、体制机制创新先行区和区域发展核心增长极”。根据形势的发展变化,市委市政府分别提出了建设“工业强市主板,绿色振兴高地”和打造“工业强市主阵地,高质量发展增长极”的新要求。园区规划控制面积90平方公里,下辖8个社区、5个行政村,常住人口10万多人。园区交通便捷,区位优越,淠河总干渠横贯其中,312国道穿区而过,宁西铁路、沪汉蓉高速铁路、沪陕高速公路沿区而行,合六快速通道连接全境,距省会合肥仅60公里,距合肥新桥国际机场仅40分钟车程,六安—新桥国际机场—合肥的城际铁路和合肥至六安区域快线正在规划建设中。
园区现有企业3000多家,其中工业企业500多家,规模工业企业145 家,产值亿元以上工业企业58家、10亿元以上企业7家、20亿元以上企业2家。高新技术企业65家,战略性新兴产业企业63家,初步培育形成了以博微长安电子、星瑞齿轮传动、江淮永达机械为代表的高端装备制造产业(1个首位产业);以俪信成服饰、星星服装、海洋羽毛为代表的纺织服装产业,以中财管道科技、墙煌彩铝、瀚海新材料为代表的新材料产业,以华润雪花啤酒、华润怡宝水、九仙尊霍山石斛为代表的食品医药健康产业(3个主导产业);以渠道网络科技、传化物流、曙光铂尊酒店、金太阳汽车城、居然之家为代表的现代服务业(1个配套产业)等“131”产业板块。
总体战略规划
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战略定位和“工业强市主阵地、高质量发展增长极”的发展定位,融合合肥都市圈建设,积极承接产业转移,实现与合肥的无缝对接。借力互联网、大消费和大健康实现智能绿色崛起,主动承接长三角、珠三角等技术密集型制造业,构建以绿色制造为主题的四大主导产业(高端装备制造、新材料、都市时尚和食品医药健康产业)和相关支撑产业体系,促进区域协调全面发展。依照“三核三轴一拓展”的新型空间落位模式(三核:滨水风情都市核、历史文化风貌核和绿色制造产城核,三轴:迎宾大道、312国道和新城大道轴),产业占比60%以上。预测未来人口规模40万人,按淠河总干渠南北片联动发展的功能分区,结合淠河总干渠、淠东干渠、瓦西干渠生态水岸 ,规划一条绿道环线 ,形成多主题开放空间系统和多层级景观体系,打造城市精神气质标签。构建不同区域路网密度和舒适宜人的街道空间尺度,构建绿色智能产业、优美生态环境、高效交通组织、优质城市配套、国际高端社区的现代化园区。
2021年,六安经济技术开发区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打造全市“工业强市主阵地、高质量发展增长极”的功能定位,按照“三融合三为主”思路,突出高质量发展主题,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发展,全面落实“六稳”“六保”,坚定发展信心,奋力争先进位,千方百计抓项目稳投资,全力以赴增动能促转型,全区经济社会发展保持了稳中有进、进中向好的良好态势。全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GDP)同比增长11.1%;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6.2%;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16.2%;外贸进出口同比增长52.5%;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87.4元,同比增长23.9%;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0.09亿元,同比增长10%;在全国国 家级经开区综合评价中跃升2位、位列第 138位,在全省升至第8位。